排队抢!理想MEGA玩脱了:产能像坐过山车,车主等到花儿谢

理想MEGA车主们,你们的车还在排队吗?等俩月算客气,有人已经望眼欲穿三个月了!最近理想高管老汤哥终于出来“认错”,但这理由听完让人血压飙升:不是我们造得慢,是去年这破车卖太惨,我们把生产线都拆了!现在订单爆了,供应链哭着喊着“臣妾做不到啊”!这波操作,堪称汽车圈“过山车式产能管理”的巅峰之作——从吹牛皮要干到月产8000台,到惨兮兮月销500台被迫停产,再到上海车展后订单炸了锅急吼吼扩产,理想汽车这波“先抑后扬”的戏码,比电视剧还刺激!但问题来了:消费者的耐心,是被这么折腾的吗?

排队抢!理想MEGA玩脱了:产能像坐过山车,车主等到花儿谢-有驾

一、从“8000产能”到“月销500”:理想MEGA的“跳楼式开局”

老汤哥在视频里说了大实话:“去年我们对MEGA期待老高了,工厂供应链全按8000台/月准备的!”这话听着耳熟不?是不是像极了某些手机厂商发布会喊“备货100万”,结果首销当天官网还能随便买?理想汽车当时为啥这么狂?说白了,还是被前几年的“增程式红利”冲昏了头。

想想2023年,理想L系列卖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月月霸榜中高端SUV销量,老板李想更是放话“要做全球第一”。眼瞅着MPV市场被腾势D9、极氪009啃得火热,理想寻思:“我来个更狠的!纯电MPV,5.3米超长车身,续航超1000公里,定价55.98万起,这不吊打一切?”于是乎,MEGA还没上市,就开始给供应链画大饼:“兄弟们,准备好,这玩意儿能卖爆,每月8000台起步,产能赶紧拉满!”

结果呢?2024年初MEGA正式交付,现实狠狠给了理想一巴掌。第一个月交付量没公开,据老汤哥透露“最惨的时候一个月只交付了500多台”,更狠的是“有一个月因为库存太多,直接没生产”。500台是什么概念?隔壁腾势D9随随便便月销过万,极氪009也稳定在5000台以上,理想MEGA这销量,连人家零头都不够!

为啥卖不动?当时吐槽声就没停过:外观像“大面包”被群嘲“丑出天际”,55.98万的价格比腾势D9贵了10万,纯电MPV续航焦虑还没解决,充电再快也不如增程式方便……消费者用脚投票:你理想好好卖你的SUV不行吗?非要来MPV市场当“显眼包”?

二、产能砍半再砍半:供应链被坑惨,现在扩产比登天还难

销量崩了,最慌的不是理想汽车,是那些跟着它“all in”的供应商。老汤哥坦言:“产能放空造成了我们和工业合作伙伴的巨大损失。”这话可不是客套话——汽车生产线不是拧螺丝,一条产线动辄上亿投资,供应商为了MEGA专门改造厂房、采购设备、培训工人,结果理想一句话“卖不动了”,这些投入全打水漂?

咋办?止损啊!“很多合作伙伴把生产线改造了,提供其他车型的产能。”老汤哥轻描淡写一句话,背后是多少供应商的血泪史:可能今天还在给MEGA焊车身,明天就得拆了设备给L9做零件;昨天刚招了200个工人培训MEGA装配,今天就得让他们去拧L8的螺丝。供应链不是橡皮泥,想捏成啥样就捏成啥样!

结果就是,等理想反应过来“产能过剩”时,能砍的全砍了,最后只剩下“1650台/月的极限产能”。老汤哥还挺得意:“3300台就相当于原来1650翻了一倍了!”大哥,你忘了去年吹的牛是8000台吗?现在翻一倍才3300,还好意思说?

更要命的是,上海车展后MEGA突然就“翻红”了。为啥?可能是大家看习惯了觉得“越丑越耐看”,可能是理想偷偷降价促销,也可能是腾势D9、极氪009的订单排到明年了,消费者没得选只能捏着鼻子买MEGA……总之,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理想傻眼了:生产线就这么点,咋造?

三、“加班加点”是废话:汽车产能不是“外卖加个菜”,想加就能加?

老汤哥在视频里拍着胸脯保证:“我们会加班加点,把交付速度尽量去爬升!”这话听着暖心,但懂行的人都笑了:汽车生产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是“加班加点”就能搞定的?

首先,供应链跟不上。比如座椅,原来给MEGA供货的座椅厂,早就把产线改成给L系列做座椅了,现在理想突然说“我要加单”,座椅厂得重新调设备、备物料,没个把月根本转不过来。再比如电池,宁德时代的产能也是排着队的,你理想临时要加量,人家凭啥给你插队?

其次,工人不够用。汽车生产是流水线作业,不是多雇几个临时工就能解决的。一条生产线需要焊工、装配工、质检员等几十种岗位,每个岗位都得培训到位,不然造出来的车谁敢开?理想现在喊“七月份做满3000台,八月份冲3500台”,工人怕是要连轴转,加班费都得掏到肉疼!

最后,品控是个大问题。为了赶产能,很多车企会牺牲品控,比如最近某新势力SUV就被曝“车漆鼓包”“内饰异响”,车主维权吵翻天。理想MEGA本来就因为“丑”被吐槽,如果再加上“质量差”,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四、消费者凭啥为理想的“决策失误”买单?

最让人窝火的是:理想自己拍脑袋定产能,卖不动就砍线,卖爆了就喊“等不及”,最后受苦的是谁?是那些真金白银下单的车主!

有位网友吐槽:“我3月份订的MEGA,销售说4个月提车,现在都7月了,告诉我还要等俩月!早知道产能这么拉胯,我为啥不买腾势D9?”还有人更惨:“为了等MEGA,把家里的旧车都卖了,现在天天打车,每月多花几千块,理想能报销吗?”

老汤哥说“好饭不怕晚”,但消费者的时间不是饭,等不起!买车是为了改善生活,不是为了给车企的“决策失误”当试验品。理想汽车要是真有诚意,就别光嘴上说“抱歉”,拿出点实际行动:比如给等车超过3个月的车主补贴点电费、送点保养券,或者干脆坦诚“我们产能就是跟不上,要不您退订吧,我们赔点违约金”——但理想会这么做吗?恐怕很难,毕竟现在订单就是“面子”,退一个少一个。

五、新能源车企集体“产能焦虑”:到底谁在瞎折腾?

其实理想MEGA的“产能过山车”,不是个案,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前几年新能源火的时候,车企们像疯了一样扩产,今天喊“年产能100万”,明天喊“全球最大工厂”,结果呢?2024年价格战一打,多少车企库存堆成山,不得不停产裁员?

就拿蔚来来说,去年合肥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50%,逼得李斌喊“要活下来”;小鹏更惨,肇庆工厂一度停工半个月,员工放长假;就连比亚迪,虽然销量第一,但据说部分老款车型的生产线也在“降负荷运行”。

为啥都这么折腾?因为大家都在赌:赌自己的车能卖爆,赌市场份额能抢到,赌对手会先倒下。但市场不是赌场,消费者更不是韭菜。你今天盲目扩产,明天就得含泪砍线;你今天对供应链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明天需要帮忙时人家可能就“没空”。

理想汽车好歹还有L系列撑着,要是换成那些小品牌,MEGA这波“先抑后扬”早就把自己玩死了。所以啊,车企们与其天天喊“产能多少万”,不如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把供应链理顺、把消费者当回事——毕竟,能让车主心甘情愿等车的,永远是过硬的产品力,而不是“我们在加班加点哦”的空话。

结尾:

最后说句大实话:理想MEGA的交付问题,本质上是“企业野心”和“市场现实”的碰撞,是“拍脑袋决策”和“供应链规律”的矛盾。老汤哥的视频与其说是“回应”,不如说是“甩锅”——把责任推给“去年销量惨淡”,推给“供应链调整慢”,唯独没提“我们当初为啥那么乐观”。

对于消费者来说,等车可以,但得等得明白:车企不能把我们当“韭菜”,更不能把我们当“缓冲垫”——你们决策失误的锅,凭啥让我们用时间和金钱来背?

理想汽车要是真有担当,就别光说“好饭不怕晚”,先把“饭”做熟了再说。毕竟,饿着肚子等饭的人,耐心是有限的;而被伤透了心的消费者,下次可能就直接换家馆子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