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

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况,一看就知道市场逐步清晰了。方程豹这个品牌,没的说,单月销量飙升到31052辆,比9月的24121辆还多了接近29%。这增长也可能跟它刚推出的新型号有关,但从数据上看,增长这么快,不是说说而已。

我记得有次跟同行聊过,方程豹去年还在市面上算个新品牌,能有这个增长,要么说它的供应链调整得挺快,要么跟去年年底开始的价格战有关系。实际上,去年供应链还算紧张,零部件涨价、降价都交错出现。到今年,供应链慢慢解开了,车型供应稳定了,结果销量就上来了。也对,没货车卖,怎么卖?(这段先按下不表)

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有驾

再看智己,10月卖了一万三千多,比9月还多了点,涨幅差不多18%。这个品牌去年才开始走量,算算时间也不长,但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产品还是有吸引力的。其实谁也没想到,新能源品牌的销量会像吹气球似的涨得这么快。只智己要面对的尴尬是,跟那些大公司比还是有差距,比如蔚来、小鹏。

零跑的成绩我看了很惊讶,10月卖了70289辆,9月才59769,环比涨了近18%。这个品牌的策略其实挺会玩,车型丰富,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一开始我还以为零跑的销量主要靠微型车,但后来听销售说,主力还是中型SUV,那款Z系列,价格稳定、配置还行,挺适合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买车。对比同价位的车,比如一汽奔腾、长安的某些车型,零跑在智能化和续航方面明显占优。

销量大起大落的品牌,也不少。腾势10月卖了1万零135辆,较9月卖的1万0727竟然还少了点,下降了5.5%。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腾势号称新能源布局挺早的,但这次掉了一点。其实回头想想,腾势一直被视为看起来不错、实际不那么火爆的品牌。销量不巩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车本身价格偏高,配置没填满的感受明显。而且,失去一点价格优势,就像它的品牌定位一样,有点模糊。

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有驾

蔚来这两个月的表现也比较稳,10月销量40397辆,比9月多了几百辆,涨了16.3%。理由很简单。蔚来去年开始推换电站点,充电时间大大缩短,用户体验有了质的提升。再说它的用户基础,惯了高端智能这套玩法,续航、智能、内饰啥的都不错,售价在这个价位没得说,但问题也似乎没变——就是依赖高价策略,销量扩展难如想象。简单反问,普通消费者还会为这份掉价空间买单吗?我倒是觉得,现在的市场还是挺看感受的,价格是硬指标,别忽视。

我还注意到,小鹏的表现不是很乐观。10月才卖了42013辆,而9月卖了41581辆,涨幅只有1%。这个情况我早料到,因为去年小鹏还在不断推出新车型,宣传力度也比较大,但你会发现,车市不好、不升温,谁也没办法快速增长。尤其是,小鹏的竞争对手除了它自己,还要跟蔚来、理想比。它的优点是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还不错,但价格上的优势越来越模糊。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几天跟修车店老板聊过,问他修理新能源汽车贵不贵。对方笑着说:比燃油车贵不少,换个电池,至少也得几万块。这让我琢磨,电池寿命和更换频率,实际上对后续保养影响挺大。尤其是电池保值率,估算平均能用到8年,二手车市场上能剩多少?这个消息没细想过,但我觉得,未来新能源车会不会像二手燃油车一样,越来越难保持原有价值?这点值得关注。

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有驾

咱们说回来,整个市场的变化非常明显。像是理想,10月销量下降了6.4%,大概是因为换电体验还没完全普及到每个人,在用户分层上,还是以家庭用户为主的那部分。理想的价格策略其实挺聪明的,车型主打空间大、适合家庭的那些,但在智能化和续航方面,和蔚来、小鹏比,可能还是差点意思。

很多人还是看小车的实操差别:你开不同品牌的SUV,上高速,动力、噪音、空间体验都可以明显区分。有的车在颠簸路面还算平稳,但碰到问题,比如刹车突然不灵或充电故障,品牌和售后就差异化更大了。有次朋友说他开蔚来,说挺靠谱的,但修车真心贵,要等得长。我也觉得,这一块得看城市的维修网络是否完善。

嗯,这些品牌的销量变化,反映的不仅仅是销售策略,也让我开始思考,未来市场会怎么走。有的厂家靠价格暴涨,有的靠科技创新,我觉得,谁能在供应链、用户体验和价格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有戏。车子还不是只靠一两个方面就能立足。

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有驾

比如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批销量的差异,某些品牌像是跑的快但不一定走得远的类型。你会不会也觉得,未来消费者会越来越关心的,是每次充电省事、保值率、再加上售后保障?而且,新能源车的技术,像电池管理、智能系统的没见过的细节,其实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其实我一直想知道,一辆车,真正能影响用户决策的,是续航吗?还是智能性能?这些因素,都是看起来很抽象,但用起来就很落地——比如说,开个价200万的电动车,电池一坏,修一遍就得花2万,心里会不会再考虑一遍值不值?

答案也许还没那么明显,但我觉得,市场的格局已经开始变了,有的品牌在拼硬科技,有的品牌则在拼性价比,而用户的选择,就像买菜一样,得看新鲜度和实用性。

10月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出炉,方程豹领跑上涨榜,蔚小理差距依然明显,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朗-有驾

这个市场啊,像极了,有涨又跌,关键看谁的韧性够。哪天,突然有人推出性价比爆表的车型,价格低到让你怀疑人生,恐怕又会打乱所有预期。你不觉得,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可能就是一个谁更贴地气的角逐场?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