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破耐力赛纪录,远超小米YU7,雷军直呼变态!

最近,咱们的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关心汽车的朋友圈里,被一张奔驰的海报给刷屏了。

这张图可不得了,上面写着奔驰的一款概念车,在意大利一个叫纳尔多的赛道上,搞了一场24小时耐力赛,一口气跑了5479公里。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都惊呆了,就连小米汽车的当家人雷军都亲自下场转发,还配上了一句评价:“太强了,这个成绩有点变态,祝贺奔驰!” 这一下子,整个话题就更热了。

奔驰破耐力赛纪录,远超小米YU7,雷军直呼变态!-有驾

大家都在讨论,奔驰这是放了个什么大招?

这不就把咱们国产的小米、小鹏刚创下的纪录给远远甩在身后了吗?

这电动车的技术,难道真要捅破天了?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这个5479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一天24小时,跑这么远,平均下来每个小时就得跑将近228公里。

这还没算上车子进站充电、换轮胎、司机换班的时间。

要是把这些时间都去掉,那车子在赛道上跑的时候,速度得快成啥样?

几乎是全程都在以超过两百公里的时速狂飙。

这对于一台需要充电的电动车来说,听起来确实有点超乎想象,难怪连雷军都觉得“变态”。

在这之前,国内的几家新能源车企也一直在进行类似的耐力测试。

比如保时捷的Taycan早几年跑了个3425公里,后来小米SU7一出来就干到了3944公里,紧接着小鹏P7又以3961公里的微弱优势刷新了纪录。

大家你追我赶,成绩都咬得很紧,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动车在续航和可靠性上的巨大进步。

可奔驰这一出手,直接把纪录拔高了1500多公里,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简直就是断层式的领先。

一时间,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不愧是百年奔驰,一出手就是王炸”,也有人开始担心,咱们的国产车是不是又被人家给远远甩开了。

但是,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看热闹的同时也得看门道。

经过一些懂行的朋友和媒体深挖之后发现,网上流传的这个“24小时耐力赛”的故事,和真实发生的事情其实有不小的出入。

奔驰破耐力赛纪录,远超小米YU7,雷军直呼变态!-有驾

奔驰确实有一台技术非常超前的电动概念车,它叫Vision EQXX,也确实创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纪录。

但这个纪录,并不是在赛道上一天一夜跑了五千多公里,而是另一件含金量更高、也更贴近我们日常用车场景的事情。

真相是,这台奔驰Vision EQXX,在充满一次电之后,从德国的斯图加特出发,一路向西,翻越了险峻的阿尔卑斯山,穿过了法国,最后跨过英吉利海峡,一直开到了英国大名鼎鼎的银石赛道。

全程跑了1202公里,中间一次电都没充。

而且,这可不是在封闭的测试场里,用最省电的龟速跑出来的,而是在真实的欧洲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面对着各种复杂的交通状况,甚至还开着空调跑出来的成绩。

这下我们就能明白,这件事真正厉害的地方在哪里了。

它考验的不是极限的冲刺速度,而是极致的能源效率。

说白了,就是看这台车到底有多省电。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台Vision EQXX的百公里电耗,低到了惊人的8.3度电。

咱们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家用电动车,百公里电耗普遍在13到18度电之间,好一点的能做到12度电左右。

奔驰这台车,几乎是把能耗降低了一半。

打个比方,同样一度电,咱们的车能跑六七公里,它就能跑十二三公里,这差距就大了去了。

这么一解释,雷军那句“有点变态”的感叹,就完全说得通了。

他所佩服的,并不是一个虚构的赛道狂飙数据,而是奔驰在电池技术、电机效率、空气动力学设计以及车身轻量化等这些核心领域所展现出来的深厚技术积累。

作为一个同样在造车,并且立志要做到世界顶尖水平的企业家,他看到对手拿出了这样硬核的技术成果,第一反应就是发自内心地认可和祝贺。

这种坦然承认对手强大,并将其视为学习和追赶目标的格局,恰恰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像小米这样的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快速成长,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对行业保持着敬畏之心,同时也充满了进攻的欲望。

奔驰破耐力赛纪录,远超小米YU7,雷军直呼变态!-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去研究奔驰这台概念车究竟用了什么“黑科技”时,会发现一些咱们非常熟悉的名词,比如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说白了,800V平台就是为了让充电速度变得更快,就像把家里的水龙头换成了高压水枪,同样的时间能充进更多的电;而碳化硅材料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降低电能在传输和转换过程中的损耗,让每一度电都能更有效地驱动车轮。

而这些技术,不正是现在咱们国产电动车,比如小米、小鹏、理想、蔚来等品牌正在大力推广和普及的吗?

这就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汽车工业和世界顶级的传统巨头,第一次站在了几乎相同的技术起跑线上。

我们不再像燃油车时代那样,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学习和模仿。

在很多核心技术的应用上,我们甚至走得更快,更激进。

比如800V高压快充,在很多国产新车上已经成为了标配,而许多国际大牌的同级别车型才刚刚开始布局。

所以,奔驰Vision EQXX的这次技术展示,对我们来说,与其说是一次“降维打击”,不如说是一次有力的“方向印证”。

它用事实证明,我们中国品牌所选择的技术发展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是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这无疑给整个国产汽车行业都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奔驰这台车毕竟是一台不计成本、集全球顶尖科技于一身的概念车,它的很多技术要想真正应用到我们能买得起的量产车上,还需要时间和成本的考验。

而像小米SU7、小鹏P7这些车型的价值,就在于它们已经把很多先进的技术,变成了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够真实体验到的产品。

一个是探索未来的灯塔,一个是改变现在的先锋,两者角色不同,但都在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回想几年前,我们还在为电动车两三百公里的续航而焦虑,担心出远门回不来。

而现在,量产车的续航动辄就是七八百公里,各种快充技术也让充电变得越来越方便。

这种进步的速度是实实在在的。

无论是奔驰通过概念车展示技术储备,还是国产车企们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地比拼产品力,最终受益的都是我们消费者。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赛越激烈,我们能买到的车就会越好、越便宜。

所以,对于奔驰这次的技术展示,我们既要看到差距,更要看到希望,咱们的国产车,未来可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