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前身揭秘:从互联网基因到智能造车的进化之路

互联网大佬的跨界造车梦

2014年的广州琶洲,刚刚将UC浏览器以43.5亿美元卖给阿里巴巴的何小鹏,正在酝酿一个更疯狂的创业计划。这位中国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敏锐捕捉到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智能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他在内部会议上掷地有声的论断,拉开了橙行智动汽车科技的创业序幕。

鲜为人知的是,小鹏汽车最早的研发基地竟藏在广州大学城附近的一处废旧厂房。初创团队用集装箱改造成办公室,夏珩带领的工程师们在这里完成了首款原型车的电气架构设计。这种车库创业精神背后,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何小鹏不仅个人注资3亿美元,更拉来YY李学凌、猎豹傅盛、腾讯吴宵光等互联网大佬组成天使投资团。

XMotors:藏在12123系统里的曾用名

翻开机动车登记系统,小鹏全系车型的生产厂商均登记为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家2014年成立的企业,正是小鹏汽车最早的法人实体。而它的英文品牌XMotors,则揭示了更早期的技术探索阶段——2015-2016年间,这家初创公司曾与富士康合作试制样车,但产权始终归属橙行智动。

最初的创业团队希望命名为橙子汽车,寓意清新与创新。但在商标注册受阻后,他们启用了小鹏汽车这个将创始人个人声誉与企业深度绑定的名称。这种命名方式在传统车企中极为罕见,却彰显了互联网人all in的决心。

广汽合作背后的战略智慧

2017年底的广州车展,一款挂着广汽小鹏尾标的SUV引发行业震动。这款基于传祺GS4平台打造的G3,暴露出新势力造车的尴尬处境——没有生产资质。与广汽的合作堪称教科书级的资源置换:小鹏获得宝贵的生产资质和供应链体系,广汽则接触到前沿的智能网联技术。

在肇庆工厂的生产线上,广汽工程师第一次见识到全铝车身的激光焊接工艺,而小鹏团队则学会了如何将零部件不良率控制在0.3%以下。这种优势互补让首款量产车G3在2018年12月顺利下线,尽管行驶证上仍标注着橙行智动的曾用名。

技术基因的传承与突破

小鹏汽车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技术基因。核心团队中,夏珩是前广汽新能源控制科科长,何涛曾主导广汽无人驾驶项目。他们与何小鹏的互联网思维碰撞,催生了行业领先的XmartOS系统——在2017年CES展亮相时,已实现每48小时一次OTA升级的惊人速度。

这种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让首款量产车G3搭载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一鸣惊人。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渐进式改良,小鹏选择直接对标特斯拉,其XNGP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了Autopilot与Mobileye技术,在2023年实现L2+级渗透率78%的突破。

从跨界者到引领者

如今回望小鹏汽车的创业史,正是一部中国新势力造车的进化缩影。从废旧厂房里的集装箱办公室,到肇庆智能工厂的激光焊接生产线;从借用广汽资质的借船出海,到与大众集团达成技术合作;从XMotors的默默研发,到XNGP系统的行业领先——这家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车企,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跨界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当我们在12123系统里看到橙行智动这个曾用名时,它不仅是企业登记信息中的一个注脚,更记录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浪潮中,那群敢于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创新者的初心。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