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霁欣
编辑|冒诗阳
7 月的上海梧桐区,数十辆改装 MINI 占领了街头巷尾。
一场名为“敢动 MINI 代表大会”的活动在此举办,活动现场集结了各式各样的 MINI 改装作品。从时尚设计师 Paul Smith 标志性的 26 色条纹涂装,到 David Bowie 设计的镀铬镜面车身;从实用的“三蹦子”摆摊车,到浪漫的冲浪板旅行车,共同展现出 MINI 及其多元的风格。
这种“敢动”的改装文化基因并非偶然。
追溯至 1976 年,当全球汽车工业仍以标准化量产为主导时,Mini Limited Edition 1000 便以独特的摇头空调出风口和闪亮镀铬后视镜设计,打破了同质化趋势,奠定了品牌反叛与个性的基调。此后数十年,MINI 的“敢动”精神持续进化:劳斯莱斯操刀的古德伍德版本,重新诠释了小型车的豪华感;专为赛道而生的 MINI JCW GP 在纽博格林屡创佳绩;甚至 The Beatles 乐队成员 George Harrison 的个人“迷幻 MINI ”,也因其布满梵文图腾的独特改装,驶入了乐队的电影镜头。
设计师 Paul Smith 在 2022 年改造经典 MINI 时的理念,或许道出了品牌传承的核心:“当你搬进老姑妈的公寓,基于尊重你不会把所有东西改掉,但会加入现代元素。”他设计的可拆卸方向盘电动车,正是这种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具象化体现。
宝马 MINI 计划在 2025 年,于中国市场推出超过 10 款官方特别款车型。与此同时,民间的 MINI 改装文化早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活动现场便是明证:一辆名为 “Triple Sides” 的 MINI 被改造为三轮式移动咖啡车,展现都市生活的灵活姿态;另一辆 “不止MINI” 则同时承载着车顶的冲浪板与车尾拖挂的摩托车,宣示着车主对自由生活的理解;更有全新电动 MINI Cooper 拖曳着由上一代燃油版 MINI 改造而成的露营车,巧妙地串联起品牌的过去与未来。
这些个性化表达的背后,离不开 MINI 长期构建的开放生态体系的支持——从全球顶级配件商提供的专用改装件,到遍布各地的专业 MINI 维修改装店,覆盖了从性能提升、外观定制到经典车修复的全方位需求。完善的产业链条,使得每一台 MINI 都有潜力成为车主个性与生活态度的延伸载体。
新兴力量也在探索精品小车的道路。蔚来旗下的萤火虫,同样定位于精致、个性的小型电动车,以 11.98 万元的起售价切入市场。作为一个新生的品牌系列,萤火虫如同所有新入局者一样,面临着构建独特品牌文化和用户情感连接的长期课题。文化的积淀、个性化表达体系的成熟、以及与用户深度互动形成的情感共鸣,都需要时间的淬炼和持续的投入。 这是所有希望建立持久影响力的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
MINI 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销量达 69,163 辆,同比增长 33.1% ,清晰地印证了其历经六十余年构建的“文化引力场”依然强劲。这种能量,不是任何一项“行业第一”的数据能够比拟的,它让 MINI 成为用户表达自我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
参数永远无法体现 MINI 的价值核心,用户真正想要的,是借其表达自我,并寻求文化认同。汽车的价值不止于物理规格或参数堆砌,而在于能否持续唤起用户的情感共鸣与归属感,以及是否形成能吸引同好、承载故事的社群文化。
这种由用户情感和社群认同构筑的文化壁垒,是新品牌难以快速建立的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