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西安暂缓网约车一口价,因供过于求引发叫好

最近,一份关于网约车平台价格管理的通知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据西安市交通运输局透露,从8月19日凌晨0点开始,当地将全面停止“统一价格”以及“优惠单”等低价促销方式。

据红星新闻报道,记者核实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多个部门确认,这个通知是真的。有关方面也在逐步推行这项规定,保证各个网约车平台认真执行。

专家:西安暂缓网约车一口价,因供过于求引发叫好-有驾

这是相关的通知,配图来自红星新闻。

要说这“口价”网约车引起的争议,可不是第一次了,西安也不是头一个打算取消这类订单的城市。每次一提起这个问题,网约车司机们都格外激烈地展开讨论。

西安本地的网约车司机阿斌跟九派新闻说,8月18日下午在司机群里看到这个消息,起先还觉得“不太可能”,甚至怀疑文件是真是假。一看到新闻确认是真的,他就感慨一句:“终于出了个不错的政策。”

8月21日,来自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的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的所长洪涛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提到,网约车的盈利情况差,不能全部归咎于“一口价”等因素导致司机利益受损,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网约车市场普遍供过于求,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发展,势必会让司机的权益受到影响。从长远来看,控制每个城市的网约车数量在合理范围之内,才能让行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多个地区开始严格管理网约车的“一口价”订单,出手挺严格。

8月19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宣布全面暂停本地的“一口价”以及“特惠单”等低价促销活动。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必须“立即停止低价营销”,不管是“一口价”、还是“特惠单”等,都不能做。同时,严禁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低价格的行为。在调整运价之前,平台还得广泛听取司机的意见和建议,向行业管理部门申报,并按规定进行公示。

通知还特别指出,各个平台要“严格遵守价格法规”。在定价方面得明码标价,绝不能玩一些数据算法或技术手段来搞乱市场秩序。禁止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比如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或者通过“大数据杀熟”这种差别定价策略搞价格歧视。另外,平台要规范收费流程,坚决杜绝强制或变相强制司机接受与平台业务无关的额外收费,也不允许用虚假优惠或者拆分服务项目来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通知强调,各平台企业要充分意识到低价竞争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整改的紧迫性,务必马上采取行动,全面开展整改。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会联合价格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拒不整改或仍有违规行为的平台,将依法从严惩处,并公开公布典型案例。涉及犯罪的,将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派新闻了解到,关于网约车“统一定价”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西安也不是首个严打“口价”订单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7月14日,广东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对三家网约车平台进行了约谈,主要针对近期收到的司机大量投诉,内容涉及订单价格偏低和平台抽佣过高的问题,要求平台改善价格让利和派单机制,绝不能强迫司机接“口价”订单。

7月11日,河南开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行政约谈,针对“一口价”订单频繁出现违法行为的问题,强调不得通过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进行价格竞争,要保障司机的合法权益。

7月9日,江西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加强网约车行业监管的联席会议,要求全市的17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停止低价竞赛,合理制定运价标准,不能再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和推广,也严禁用“一口价”、低于成本的价格以及派发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接低价单。

网约车司机反映:“一口价”订单的单价偏低,最怕的就是遇到堵车的时候,收入缩水。

不少西安本地的网约车司机跟九派新闻说,如果“暂停一口价”订单的政策能顺利推行下去,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好消息。这不但能让司机们的收入更稳当点,还能防止恶性价格战,推动行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谓“一口价”订单,就是乘客选好目的地后,系统会直接给出一个固定的结算金额。这样的订单不仅价格偏低,如果碰上堵车啥的,接送时间就会大大变长,可司机也只能照着这个一口价收钱,没得谈。

西安的网约车司机小梅举了个例子,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十公里的“一口价”订单,平均每公里大概1.6元,堵车的风险可真不小,但价格却没啥变动。

阿斌跟九派新闻说,西安景点附近有时候堵得厉害。按正常的实时订单,堵车时会给司机一些补贴,但一口价的订单就只能按事先约定的价格来收费。他还记得,有次平台派他去西安著名景点大雁塔附近接客,结果路上堵车严重,接人用了一个多小时,送乘客也花了半个小时,总共花了一个半小时,但到手只有18.9元。

专家:西安暂缓网约车一口价,因供过于求引发叫好-有驾

21点22分接的单,22点40分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图/受访者提供

阿斌说,平台刚定的规矩是,乘客要是愿意等,那就得等,你取消绝对没门。网约车司机如果擅自取消订单,肯定会被扣分或者罚款,一旦分数掉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封停接单资格。小梅跑了两年网约车,和扣分比起来,她更怕罚款。虽然她从没直接取消过订单,但有次接单后身体突然不舒服,她打电话跟乘客说明,问能不能换辆车,乘客也理解,但平台还是扣了她6元,“申诉不通过,我还把输液的照片发上去了都没用。”

阿斌告诉我,你可以选择不接“一口价”的订单,不过平台也就不会派单给你了,结果就是等单时间变得挺久。为了应对这个“一口价”这个事,他试过不少办法,比如直接把后台里的“一口价”接单按钮关掉,“关了四五个小时,平均一小时能接到一单,为了能接,最后还是得把它打开。”他每天早上7点出车,晚上12点收工,除了休息和吃饭的时间,这样一来,出车时间超过了12个小时。为了保证每天能接到一定的订单量,他只好一直开着那个后台的优惠订单——“一口价”类的。

小梅也说了,不开特惠订单的话,有时候一两个小时都跑不了单。要是打开后台的特惠按钮,几秒钟就能接到单。

记者在和几位当地司机聊过后发现,很多网约车司机都提到,“一口价”有时候会影响服务水平,还会引发司乘之间的小矛盾。阿斌还说,司机们反映,自己赚不到钱,平台又要求他们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态度。听他讲,有一些同行为了省点成本,在接特惠订单时会不开空调。

阿斌还记得,8月18日下午,他在司机群里看到消息,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宣布要全面停掉“一口价”和“特惠单”这样的低价促销活动。“终于出了一项好政策。”

专家指出,有必要明确平台、乘客以及司机三方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界限。

实际上,近年来关于网约车“一口价”这些事情早就不止一次成为焦点。早在2023年,有关“一口价”订单的事就引发过一场大讨论。有专家当时分析,争议多半和整个网约车行业运力变得接近饱和有关。

据21财经报道,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竞争法研究中心的陈兵教授提到,一旦网约车市场里的供需关系失衡,需求那边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减少,但供给方面还源源不断有人加入,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差,劳动收入也会随之下滑,还可能引发恶性竞争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友浪教授,兼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指出,眼下网约车市场的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随着城市里网约车平台数量的不断增长,取得运营许可的车辆和从业司机多得超出了实际需求,结果很多车辆都在空转,难以与乘客的出行需求形成有效对接。

除了供需不平衡以外,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平台之间经常采用激烈的竞争策略,比如用低价促销和补贴等方式吸引乘客。这种激烈的角逐,让司机们不得不降低接单的价格,收入空间也被压得很紧。

平台之间相互压价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价格战”不断升级,谁的“特惠车”或“统一价格”越实惠,谁就更容易吸引乘客。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的研究员莫远明曾提到,现在的定价体系里,平台才是掌控着定价的主导权,司机和运力公司等行业组成部分的参与度和发言权其实不算高。行业一直希望能建立个定价协商机制,让大家都能有话语权。

莫远明觉得,“一口价”算是市场行为的一部分,在行业供给已经饱和、司机的订单量也在减少的情况下,仅仅取消它,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大多数乘客都挺接受“一口价”的,但司机那边对这一模式并不买账。要找到更好的方案,就得搞清楚平台、乘客和司机三方的职责和权益边界,然后在定价机制、利益分配、平台竞争和行业监管这几块科学地做调整。在网约车市场实现供需平衡时,得采用动态、理性和有人性化的监管方式。

8月21日,洪涛,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提到,首先要对这种政策表示肯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得考虑一些具体的问题。对于不规范甚至过度的竞争,当然得管,但也要允许企业有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洪涛觉得,网约车的盈利情况不好,不全是因为“一口价”这类问题,让司机的利益受到影响。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城市的网约车供应远远超出需求,才是真正的原因。产业结构出现畸形,难免会让司机的利益受到打击。从长远角度看,得把一个城市里的网约车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行业才能稳步走好。

九派新闻记者 李恺 闫华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