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是什么概念?
蔚来还没下线,桌板先登场。
工厂门口有人嚷嚷:“这玩意儿提前造,怕不是给自己加油打气吧!”
你要是亲眼瞧见那一溜小桌板,印着大大的100万logo,没点“自信心爆棚”的气场真摆不出来。
看着这场面,我脑子里闪过高考前同学在书桌上贴“985必胜”的沙雕标语。
蔚来这波,仪式感玩明白了。
可别小瞧这仪式感。
蔚来这些年,活得像极了打不死的小强。
本来大家都以为它要“嘎了”,2019年那会儿“资金链”三个字,跟“悬崖边上的舞者”一样出现在每份行业分析报告里。
到处有人等它倒下,结果它偏不。
芯片荒?
疫情?
资本冷风?
蔚来不是没经历过。
ES8刚上市那会儿,谁信它能撑到100万台还敢提前庆祝?
这家伙硬是靠着“用户共创”“服务创新”一套组合拳,把自己从泥潭里拉了出来。
说是行业里的“奇迹”,都不算夸张。
你说蔚来提前造小桌板是自嗨?
还真不是。
老外玩仪式感的套路,蔚来也学得溜。
特斯拉100万辆下线那阵子,全球直播,CEO亲自剪彩,桌板、纪念徽章、员工合影一套流程走下来,粉丝们乐开了花。
比亚迪一到节点,纪念车型和限量周边立刻上线。
蔚来这回,桌板先到,人还没到,倒有点像足球队提前领了奖牌,没站上领奖台先拍照发朋友圈。
有人觉得有点“膨胀”?
我反而觉得,这才叫正儿八经的信心,没点底气谁敢先吹哨?
数据这东西,翻起来还是得硬气点。
2023年蔚来交了16万辆,2024年上半年又冲了把劲,但加起来距离100万还有点路。
新能源市场卷得比麻辣烫还花,理想L6、比亚迪海豚、特斯拉一波又一波新车上市,蔚来的压力肉眼可见。
你在社交平台上搜“蔚来销量”,总能看到各种分析师和“键政大V”在吵:有人盯着月度交付曲线数红线,有人算着年终能不能冲线。
蔚来每多卖一台车,粉丝群里都跟过年似的,反向也是——销量一滑坡,质疑声比气温还低。
桌板提前量产,工厂里的气氛有点难琢磨。
有人笑说,“提前庆祝,万一年底还差几台,是不是得把桌板‘限量售卖’?”
有人调侃:这不是立flag吗?
桌板一摆下去,年底要没达标,是不是得加个“努力版”贴纸?
不过你要说员工没被桌板鼓舞,那肯定假了。
成年人嘛,不都靠点自我暗示和仪式感活着?
何况蔚来把这种“仪式感”玩进了供应链和服务里。
NIO Day、车主自驾营地、社区活动,蔚来搞得比很多互联网公司还潮。
蔚来的性格一直挺有戏剧感。
不是那种憨憨地闷头造车的理工男,反倒像是个爱折腾的文艺青年,既要高端体验,也要社群氛围。
你说它是车企,不如说它是家带点科技公司味道的生活方式品牌。
换电站、车主俱乐部、各种限定周边,小桌板也变成一种象征。
有人吐槽:“花里胡哨,不如多降点价。”
可粉丝偏偏吃这一套。
这就像体育圈搞个“球迷之夜”,你说纯粹吗?
还真有人就为那点参与感买单。
说到竞争,今年真不是蔚来一家“拼桌板”。
理想L6上市,订单直接炸了;比亚迪的海豚、海豹,二线城市市场直接收割。
特斯拉降价、升级、服务跟着卷。
新能源车市,谁不在卷服务、卷产品、卷体验?
你要是还停留在“讲故事就能卖车”的时代,估计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蔚来虽然有忠粉撑腰,可用户下单之前的小算盘精明得很,续航、价格、补能、服务,哪一样都不能掉链子。
桌板再酷,没销量就是“自娱自乐”。
桌板事件在网上炸开锅,表情包、段子、调侃齐飞,谁还记得三年前蔚来被唱衰的日子?
现在光凭一块桌板就能刷屏,说明品牌热度还在。
你要说网友们嘴毒也行,他们盯着蔚来的一举一动,有点像看体坛大牌的“年度大戏”。
运动员赛前录领奖词,结果比赛失误,网友翻出来玩梗。
这年头,敢提前立flag,哪怕真没冲到终点,也算有点“玩家精神”。
蔚来这桌板要真成了“未达成纪念版”,说不准还真有人抢着要。
蔚来的桌板不是头一遭,体育圈也有类似戏码。
还记得某届奥运会,某运动员提前录制领奖感言,结果输了,视频成了段子库。
你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种自信,也是一种对抗压力的方式。
蔚来提前“造桌板”,倒像是给自己和用户打气。
能不能100万?
说句实话,市场和命运都比段子手会玩悬念。
蔚来这几年,销量曲线比过山车还刺激,年底是不是能如愿,真没人敢下定论。
工厂里的桌板,员工拿在手里,有的合影,有的低头琢磨,年底能不能冲线,心里都没谱。
有人说,蔚来这操作像极了还没脱单就先买了婚纱的朋友。
看着好笑,背后却是狠劲。
成年人世界,谁不是靠点仪式感和自我暗示,继续熬下去?
蔚来这桌板,表面是提前庆祝,骨子里藏着一股“死磕到底”的劲头。
蔚来今年能不能冲到100万辆?
车圈没人敢拍胸脯保证。
新能源江湖,变数那么多,谁又能说得准?
我倒是挺想看看年底那些桌板是被“庆功”还是“自嘲”。
你说要是你,提前造个桌板,是不是也得合个影?
评论区见,咱们聊聊,这桌板是动力还是包袱,还是年底那场最热闹的自黑大赏。
反正我先搬好板凳,等着年底看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