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块,买四个轮胎,顺带买了点“哥们情”。
这事儿要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真不信什么人情世故能拧出这么多花样。
前脚刚从发小店里拍着肩膀告别,后脚洗车小哥一边擦车一边唠嗑:“这轮胎才三百一个,四个一千,包安。”
那一刻,手一抖,扫码的余温还没散去,心里仿佛被人用凉水兜头泼醒。
方向盘没拧弯,脑子倒是来了个大漂移。
你说我就图个啥?
说实话,钱不是重点。
成年人掏腰包,脸上笑嘻嘻,心里多少都带点算盘珠子。
可这种“友情价”,就像球场上明明越位还扯着嗓门喊没事儿,明里暗里都透着点违和。
那种微妙,懂的人自然懂。
想起去年夏天,发小搬家,冰箱重得像灌了铅球。
搬完腰都直不起来,晚饭抢着买单,一边嚷嚷“你刚买房手头紧”,一边还琢磨着怎么给他儿子包个大红包。
那会儿的信任啊,比天热还黏糊。
轮到自己花钱换轮胎,心思就拐了弯,感觉自己像个盲盒买家,拆开前满怀期待,拆开后只剩自嘲。
这事搁朋友圈发出去,评论区一个比一个热烈。
有的说“生意难做,朋友也得赚钱”,有的直接问“你是不是长期被割韭菜不自知?”
有意思的是,每个人都能说出道理,没人能拿出答案。
就像球场边的看客,谁都能点评阵型,真叫他上场,十有八九先拉伤。
其实“友情割韭菜”不是稀罕事。
前阵子某体育明星帮兄弟站台,结果“友情套餐”比外卖还贵。
粉丝怼得那叫一个带劲,评论区直接变成社会学研讨会。
再说了,谁还没遇到过闺蜜开微商,嘴里说“给你成本价”,结果一比,电商平台低得让人怀疑人生。
友情的水温,有时候比桑拿房还难琢磨。
但真要说发小有多坏,倒也未必。
小老板的日子,水电房租样样紧巴,熟人面前该赚的还得赚。
问题是,咱们这些年,见惯了“友情价”背后的算盘,早学会了闭眼装傻。
只是有些事装着装着,就成了心里的梗。
像球员明明想突破,脚下却被无形的绊子拽了一下,想快也快不起来。
你说“吃亏是福”,讲真,这四个字搁朋友圈发发鸡汤可以,真让人买单,谁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小时候借橡皮,谁管他三毛五毛,长大后连请客吃饭都得先查查点评,生怕被人说“人傻钱多”。
现实里,友情和利益搅在一起,谁都想当大气的那一个,真到头了,心里那点别扭谁都不愿意捅破。
有时候我甚至想,干脆摊开聊聊,问问发小心里到底怎么想。
可话到嘴边就软了,怕伤面子,也怕以后见面尴尬。
你说这像不像球场上裁判漏判,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提。
时间一长,谁还真跑去录像回放?
有人觉得朋友就该多照顾,有人说做生意别谈感情,都有点道理,其实也都说不到心里。
真遇到这种“友情价”,你能真装没事儿?
大部分时候,嘴上说着无所谓,心里其实早把价格比了八百遍。
偶尔路过发小的店,脚步总会慢下来,进不进去,全看那天心情。
体育圈里类似的戏码也不少。
NBA球员打完友情赛,一边拍照一边互怼工资条,场下私下还是各算各的。
再看CBA,球员私下互送球鞋,场上碰面下狠手,谁也不让谁。
人情世故这玩意儿,谁能说得清?
场上场下都不一样,哪有绝对的剧本。
对了,SEO关键词什么的,咱也不是没琢磨过。
像“友情价”、“吃亏是福”、“换轮胎被坑”这些词,搁这里都是真实写照。
想搜相关故事的,估计全网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割韭菜”的血泪史。
说到底,真没什么大道理。
友情到底能不能标价?
没人敢拍胸脯保证。
你愿意为朋友多付一点,那是信任;信任被消耗,哪怕是小小的价差,都能搅得心里不是滋味。
评论区大门敞开,你换轮胎吃过亏没?
是忍了,还是摊牌?
留言唠唠,别光围观,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咱们一块拆解“友情价”的玄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