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

“店也不大,就是个小众小厂车……一汽集团大,不等于一汽奔腾大”

“还是得买大品牌”

在一汽奔腾相关“避雷”帖的下方,有网友如是评论到。简单又直白的话,道尽了一汽奔腾的辛酸和尴尬。

对于成立于2006年且背靠中国一汽的一汽奔腾来说,“天龙人”开局+扶不起的阿斗,无疑是最简明扼要的形容了。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曾定位为中国一汽旗下的中高端汽车品牌,曾推出过销量尚可的奔腾B70。然而在新能源渗透率逐渐走高后,一汽奔腾的发展情势就急转直下。

作为一汽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如今的一汽奔腾愧对一汽的背书;面对出于对一汽的信任而购买的消费者来说,一汽奔腾辜负了消费者的选择。

莫说策马奔腾了,如今的一汽奔腾,已经快跑不动了。

用小车饮鸩止渴,用SUV“坑一个算一个”

无人在意的是,一汽奔腾作为一个市场认知度极低的“大”品牌,目前在售车型高达8款。

按照一汽奔腾官方披露的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品牌的整车销售量有87517台,同比增幅有43%。一汽奔腾对自身的市场表现是自豪的,品牌还提到,上半年新能源产品销量达到了72552台,同比增长近3倍。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不去细究的话,只看官方披露的数据,一汽奔腾几乎可以用前景璀璨来形容了。可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意识到其中的不对劲。

首先,上半年总销量达到87517台,那么品牌全系月均销量大概为14586台,不足1.5万台。行业内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标准是,月销万台是一个品牌的生死线。那么,成立至今将近20年的一汽奔腾,如今却只有一只脚迈过了生死线。

一汽奔腾,有什么可自豪的?

其次,月均销量14586台,而一汽奔腾在售车型达到了8款,平均到每款产品身上,月销仅1823台左右。一汽奔腾销量数据的含金量,上了称,不足斤,不足两。

如果再以实际的细分车型销量来考察,一汽奔腾的销量就更没什么值得自豪的了。以某汽车平台公布的销量数据为例,今年6月份,一汽奔腾销量最高的产品是微型车奔腾小马,月销10982辆;其次是定位倒数第二低的悦意03,当月卖出3358辆;再者则是奔腾B70,月售1595辆。除此之外,再无月销过1000台的产品了。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定位最低的纯电微型车贡献了超63%的销量,不仅稀释了一汽奔腾销量数据和结构的含金量,更稀释了一汽奔腾新能源销量占比的含金量。

根据中国一汽官方发布的信息,一汽奔腾的奔腾NAT、奔腾小马等新能源车型均批量出口中东、拉美等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奔腾NAT的核心市场还有国内的B端市场,相当一部分销量最终都以网约车而非私家车的方式体现。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真正值得夸耀的销量,是在主流核心市场的销量,是C端消费者贡献的销量,是多款不同定位的热门细分市场产品贡献的销量。

一汽奔腾只谈数量不谈质量,一方面用微型车奔腾小马粉饰销量和新能源占比的“门面”,一方面又要用出口和B端来挂住自己的“脸面”。消费者未必会被一直蒙在鼓里,一汽奔腾掩耳盗铃的做法,倒是先坑了自己。

2022-2024年,一汽奔腾累计扩损高达94亿元,单2024年一年,就亏损了43.47亿元。销量只能粉饰却不能造假,盈利能力则更是连粉饰的机会都没有。

毫无造血能力的痛,关起门来,一汽奔腾比谁都更深有体会。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CEO徐明的营销手段,太不高明

今年5月26日,在悦意07的上市现场,品牌CEO徐明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发布会现场,为了证明悦意07车内座椅材料的健康度和环保度,徐明当场喝下了一杯拿悦意07座椅包材泡的水。

“口感不错,我干了!”

“我喝这杯水,不是鼓励大家拿皮子泡水喝,而是证明我们用的皮子健康环保。悦意07内饰及座椅采用行业首创的灵芝皮,环保生物基,零苯无异味。”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证明车内座椅用料优良的方法有很多,可徐明偏偏选择了不高明且无效的那一个。

为什么不高明?

车内座椅材质是否会产生有害挥发物,需要将其置于实际用车环境中去检验。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是,使用专业仪器测试整车高温暴晒后车内空气。再不济,可以甩出专业权威机构的检测证明。

材质泡水无有害物质,和车内无有害挥发物质,二者之间驴头不对马嘴,根本不能划伤等号。徐明此举除了哗众取宠,并不能真的证明悦意07的健康度和环保度。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为什么说无效?

正式上市后的首个完整销售月,也即今年6月份,悦意07的月销量仅有462台。通常,上市后的3个月内,是产品的“新手福利期”,前期积压的订单能让新品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不错的销量。而悦意07即便在福利期内,市场表现依旧如此差劲。

这足以证明,徐明“惊世骇俗”的举动根本没能有效转化为市场关注度和产品销量。

一个背靠一汽的品牌的CEO,不展现专业度也不展现稳重,反而东施效颦学习新势力的营销套路,既辛酸,也合理。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看一看文章开头提到的,消费者对一汽奔腾的印象便可知晓,这个年纪颇大的品牌却没有资历,这个背靠一汽的品牌却没有实力。大厂的背书,没能让一汽奔腾享受到认可度,更没能让一汽奔腾转化为自己的知名度。

品牌建设的不足带来的是消费者认知的不足,这对于目前希望借悦意03、悦意07进入主流核心市场的一汽奔腾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剑走偏锋搏一个噱头,徐明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数据显示,2019年时,一汽奔腾的经销商网络尚且有1000家左右;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缩减至不足400家。

一汽奔腾,快跑不动了-有驾

本就品牌认可度不足的情况下,渠道建设还相当滞后,由此一来,消费者只会越来越不记得一汽奔腾的名字。

另外,渠道铺设滞后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前些时,新款奔腾小马上市。微型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了吸引消费者,一汽奔腾给出了免费现场救援、免费节前检查等权益。但渠道稀疏,用户该去何处要求品牌兑现自己的权益承诺?

当产品正常维保都成问题的时候,所谓的加码权益,不过是一纸空谈。

写在最后

CEO上场拉下脸面搞营销,新品推出种种加码权益。一汽奔腾许多看似努力的行动背后,其实透露着十足的无力。

微型车市场,宏光MINI EV、长安Lumin以及吉利熊猫挡在奔腾小马前面,有性价比的靠性价比,有品牌的靠品牌,有资历的靠资历,唯独奔腾小马是“三无”产品。

起步价2.49万元的奔腾小马,销量远不如起步价在3万元以上宏光MINI EV和长安Lumin。微型车本就利润微薄,价格已经是降无可降,配置已经是升无可升。微型车打到最后,拼的不是谁给的更多,而是谁能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更轻易地接触到。

与其喝“皮子水”,徐明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一下品牌与渠道建设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