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电动车行业越来越像手机圈了?一年一个新款,什么配置、续航、外形、价格,今天还拿着你的“爆款”炫耀,明天新车出来又开始瞄准钱包。就像一场看不见尽头的跑步比赛,谁也不敢松懈,谁也不敢慢半拍。这次慕尼黑车展上,极星5量产版一亮相,大家眼睛都直了。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速度?科技?还是身份感?还是说,其实就是一种“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先看这个车的定位——纯电动中大型车,配上双电机四驱,功率直接拉满。厂商的思路一点都不遮掩,就是往高端电动车的方向打,立志跟保时捷Taycan、奥迪e-tron GT、莲花Emeya这些老牌大佬去掰手腕。不仅外观讲究(你看看那四门轿跑设计和自适应LED大灯,就冲这颜值肯定有不少人会心动)、做工也不含糊,再加上一堆高科技配置,用的都是最新那套车机、座椅、音响,力求让消费者觉得值这个价。但这里就有个问题——100万人民币,大家愿不愿意掏?
我总觉得汽车市场有个很微妙的平衡点。车厂拼命升级技术,搞什么大尺寸电池、超高功率、电吸门、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消费者呢?除了那些铁粉,其实更多人关心的是,这么多功能和参数,到底用不用得上。正如智能手机动不动就三摄、五摄,夜间拍照分辨率直逼单反,结果呢?99%的场景,你还是用前置摄像头自拍。电动车市场其实也是这样。你真的是天天跑高速,把三点二秒的百公里加速用到极致?还是只是在堵车时开着大屏听歌?
电动车现在其实远远不止是个交通工具,它更像一种身份标签。谁买得起谁用得好,背后透露出来的意义跟买包、买表没差多少。极星在这点上玩的很明白——高定位、高价位,再加一堆技术噱头,塑造一种“你买了极星,就不是普通有钱人了”那种心理预期。环保座椅+豪华音响+自主驾驶辅助,走高端路线没错,但有一天技术普及了,价格再往下一降,大家又变成“性价比至上”。此消彼长,这种循环还真挺像智能手机。
说到配置,我觉得有一点要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功能吗?比如四温区自动空调,在家里你会把冷暖气分区设置到那么细吗?你坐前排,老婆或者朋友坐后排,真会对彼此的温度感受那么敏感?还是说,其实大家就是希望我用的是“最好的”,哪怕我用不到。就像买车时经常听到的,“我不用四驱,但我要有四驱”;“我家旁边没超级充电站,但我买车一定要支持800V充电”。有的时候,我们花大价钱买的是“可能性”,不是现实用途。
续航这事,是电动车的头等大事。极星这次拉到112度电池,669公里的官方续航,表面看着很牛,是不是足够解决里程焦虑了?但谁都知道,实际能开多少才靠谱。特别城市里你堵来堵去,空调一开,音响一响,再有点冬天,那续航掉得可比官宣快。是不是应该反过来问问,续航就应该成为决定一辆电动车优劣的唯一标准吗?还是说,体验、舒适、设计这些才是越来越重要的附加值?
市场卷得厉害,极星走的是“性能+豪华+创新”的组合拳。原本电动车大家都主打经济节能,现在这些新贵搞出个“纯电性能车”,扛出了自己的细分市场。速度够快,外形够酷,配置够高级,但等国内引进以后,竞争对手更多了,仰望U7 EV才62.8万起,比极星五便宜三四十万。于是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这个价格区间,谁的钱包更鼓,谁的品牌更高端,谁的科技最吸引人?消费者到底选的是什么?牌子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还是说体验最重要?
其实,我一直觉得,汽车市场的未来绝对不是配置和价格的无休止比拼。你看极星这种设计,其实是在重新塑造一个“用车体验”。你坐进车里,触摸到那个环保座椅,门一关,外面声音隔绝,音响响起,显示屏浮现,前方道路清晰可见。跟过去开燃油车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极星想传达的不只是“我的性能很强”,而是“我带来一种新的智能生活”。这种东西,在国内市场兴许还得慢慢培养,但在欧洲、在慕尼黑那种品牌氛围浓厚的地方,明显更加兴旺。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车现在开始普遍走向定制化、个性化。流媒体后视镜、电吸门、雨量感应雨刷、一键加热,真是谁用谁知道。但问问自己,真正吸引你的,是这些小聪明的功能,还是背后品牌带来的专属体验?比如说,保时捷你就觉得自己稍微有点赛车血统,极星你就觉得是北欧的精致和冷静,莲花你能联想到历史上的速度与激情。这些东西,才是影响大家选车的核心DNA。功能越多其实反而越难分辨,最终拼的还是哪些东西能打动人心。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问:纯电高端车的尽头是啥?用户会不会有一天觉醒,回归理性,不再迷信品牌和参数?或者说,是不是有一天国产品牌彻底崛起,用更低价和更高科技缩小和欧美高端车的距离,让极星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和定位?这一切其实都在发生,只不过速度和节奏不同。极星今年高调上市,下个季度仰望直接降价,明年再来一款国产新车干翻这批高端电车,一层浪盖一层浪,你很快就发现,原本的“高不可攀”,转眼就成了“人人可及”。
还有另一个不得不聊的问题:环保和电动化真的解决了消费痛点吗?越来越多车企都说自己用什么生物面料、回收材料,但实际上,大家开车的体验感受如果没提升,环保标签能有多大号召力?最核心的,还是要解决充电难、续航短、维修成本高这些实际问题。你健身房用的高科技跑步机确实省电环保,但如果你一周只用一次,你是不是宁愿回去用以前那台老款?买电动车如果只为“新鲜感”,很可能一两年后又会转头买其它新款。
所以说,现在买车,不止是买一台代步工具,而是在买一个科技、身份和生活方式的集合体。极星5这样的“性能电动车”,它吸引的是对速度和体验有要求,愿意为品牌买单的人。极星品牌未来走向如何?中国市场买不买账?澳洲欧洲卖不卖得动?这些问题得慢慢看,看市场怎么走,看消费习惯怎么变。
最后再多问大家一句:你换车的时候,是冲着参数买,还是冲着感觉买?是跟高端品牌的故事交朋友,还是跟实际使用体验、售后价格做买卖?极星5这车,确实有它独特的吸引力,但市场最终,是看谁能在消费者心里留下真正意义感。哪怕有一天高端变得平民,品牌价值缩水,有体验力、有创新力的车企,总会有机会再杀出重围。你觉得呢?要不要为“不同”买单?为“新鲜”买单?或者再等等,等等下一个让你心动的新车?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