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

比亚迪9月新能源销量39.6万辆,按理说这个数字有点打脸——毕竟相比去年同期的41.9万,确实降了点,差不多5.5%。但我觉得不能只看当月数据,否则太片面。你看去年9月,是个特殊点:当时政策还在,很多消费者赶在年底前冲数量,导致那个月销量特别高——41.9万其实有冲刺意味,去年也是拼命刷单的节奏。今年政策变得平稳,消费也逐渐理性,库存压力减轻——比亚迪甚至主动调整了库存策略。经销商库存,从8月的1.2降到1.0(行业警戒线是1.5),这意味着他们不给库存堆积,大家都在做减法。库存周转天数缩短到28天,也说明他们更有章法了。

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有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是拼销量,拼得像打仗一样。而现在是精细化管理,宁肯少卖几辆车,也要保证价格稳定,避免压库。这个变化对比亚迪很关键——说明它在从野蛮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而且,今年比亚迪高端车的占比提升到23%,比如仰望U8和豹豹8,这些30万以上的车型交付都超过1.8万辆,同比暴增120%。高端其实利润更高,生产周期长,交付慢,但皮实、且赚得多。我有个朋友开的是台二手的汉EV,他说:现在配置都敢打包交付,用户感觉值。,这点别的车企还在跑快慢赛,比亚迪已经在做价值战。

整体看,比亚迪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26万辆。按日平均,也就是每天卖出1.2万台。这不是靠某款爆款车撑起来的,而是一整套矩阵式覆盖。不同价位:10-15万主打那几款秦PLUS DM-i、元PLUS,月销稳在4万左右;15-25万,汉EV、海豹07 EV贡献超6万;30万以上的High-end车型仰望、豹豹,从零到月销近2万。你可以把这比作一条大网,从底层市场到高端市场,全面收割。而且,海外市场也在飞速增长,去年9月出口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89%。国内外双轮驱动,才是真正跑得快的原因。

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国内的IT界有个说法,全球的苹果,只靠硬件是撑不起来的,更重要的是生态。我觉得比亚迪现在的生态圈也在逐步建立——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4.0,都是底硬。新推出的神行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放在宋PLUS EV,用户体验涨了不少。智能驾驶DiPilot 4.0,已在15款车上配备,用户渗透率68%。技术的快速迭代,带来的是用户的实际感受提升。消费者不是傻子,谁用得快,谁用得方便,他就会买账。

你知道吗?我刚才闲翻相册时,看到一张经销商和客户的对话照片,一年轻姑娘拿到车钥匙时,那眼里的高兴,真让我觉得,买车还是挺感情的。但说实话,研发投入才是比亚迪的杀手锏。你问我研发什么?其实挺多。比如最近开会时,工程师说:刀片电池的安全效果,比传统电池强太多。,他们自己研发的IGBT芯片自研率飙升到95%,优化了成本和性能。研发成果?除了燃油车、混动、电池安全、智能驾驶这些硬核之外,比亚迪还试水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甚至开拓无人驾驶的边界。

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有驾

之所以拼命往全球布局,是因为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在价格战、补贴战中,谁都扛不住。而海外的市场相对门槛高,但一旦打上去,这是差异化——别的品牌基本还在国内卷,比亚迪已经把工厂建到欧洲、东南亚、拉美,把标准输出出去。去年出口25万辆,今年预计超过30万。它们的逻辑是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头部玩家。我猜这也是为什么港股大涨的原因——毕竟,国际化战略胜过单纯国内销量。

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有驾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干掉丰田,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丰田的家族体系、全球布局比比皆是,要扳倒得费老劲。比亚迪要突破这点,还是要靠技术和生态圈,尤其是全球市场心智战。我觉得,未来的赢家不是只比拼价格或销量,而更看长期的用户粘性和技术创新。

比亚迪的销量波动不代表滑坡,反而是它在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你说呢,未来买车时,是看排行榜还是能不能真正解决我的需求?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有时候我会想:那些打着性价比的,能坚持多久?或者,有没有那种真正会用车的用户会给你答案……

比亚迪9月销量虽下降5.5%,但累计突破326万辆彰显市场深层次的变化,行业正从“野蛮增长”转向“品质提升”与“全球布局”的新时代-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