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LUS停产,宋LPro接棒新车将至

比亚迪宋PLUS停产了! 这款卖了157万辆的“国民神车”突然谢幕,让不少车迷直呼意外。 比亚迪官方淡定回应:这是正常产品切换,海狮06就是它的换代车型。 与此同时,宋L和宋Pro已经扛起大旗,新款升级版也火速到位加续航、降油耗、添配置,全是硬货。 这场悄无声息的“换代战”,背后藏着比亚迪怎样的战略棋局?

宋PLUS停产,宋LPro接棒新车将至-有驾

宋PLUS的停产通知在内部流传开后,迅速引发行业热议。 这款车自2021年上市至今,累计销量突破157万辆,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能卖出一台。 2025年9月,它的月销量仍保持在18089辆的高位,比亚迪却选择在巅峰时期让其“退休”。 官方解释很直接:海狮06是宋PLUS的换代车型,停产属于正常产品迭代。

这款车曾创下多个纪录:中国新能源SUV最快破百万销量、连续三年稳居紧凑型SUV销冠、2025年上半年以13.4万辆出口量成为国产车出海冠军。 在英国市场,它甚至跻身月度销量前十,是榜单中唯一的插混车型。 辉煌之下,宋PLUS在比亚迪海洋网的销量占比已不足10%,让位给新车型已成定局。

宋PLUS停产,宋LPro接棒新车将至-有驾

宋PLUS的“身世”颇为特殊。 它本属于比亚迪王朝网,2021年海洋网成立初期缺乏爆款车型,被迫从王朝网“借调”而来。 这款车不负众望,用四年时间帮海洋网站稳脚跟,带动海鸥、海豚等车型快速成长。 它的王朝网基因与海洋网“海洋生物+数字”的命名体系始终格格不入,如同一个“编外人员”。

随着海洋网羽翼丰满,9月销量达18.9万辆,首次反超王朝网。 海狮05、海狮06等新车月销均破2万,形成完整产品线。 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早在2023年就埋下伏笔:“海洋网所有SUV都归到海狮IP,宋PLUS是特殊存在。 ”如今,这种“特殊”终于被终结。

宋PLUS停产,宋LPro接棒新车将至-有驾

接棒者海狮06来势汹汹。 这款车搭载第五代DM技术和e平台3.0·Evo,亏电油耗低至3.5L,综合续航达1670km,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 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3万辆,重现宋PLUS当年的爆发力。 而王朝网则押宝宋L DM-i这款车半年卖出15.62万辆,填补了中型SUV市场的空白。

技术升级是本次换代的焦点。 宋L DM-i的纯电续航从最低75公里全面提升,新增130km和200km版本,电池包最大容量从21.5度电增至26.6度电,采用新一代刀片电池。 油耗降低,亏电油耗维持3.9L/100km,满油满电续航1500公里。 这些改动遵循比亚迪“加量不加价”的惯例,意在巩固10-20万元价格带的优势。

宋PLUS停产,宋LPro接棒新车将至-有驾

宋L EV版本同步升级,续航预计增加50-70公里。 现款550km续航版本可能换装71.8度电池,662km版本或提升至700公里门槛。 配置方面新增电子怀挡、冷暖冰箱、云辇C系统和TSC爆胎辅助系统,配色方案也得到更新。 这些改进瞄准了消费者对长续航和舒适性的痛点。

市场布局的调整同样。 宋PLUS停产仅针对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将继续销售。 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销量占比已达21%,尤其在欧洲市场,插混属性更符合当地需求。 而国内由海狮06和宋L DM-i形成双线作战:海狮06主攻年轻群体,宋L DM-i坚守家庭用户,两者价格区间覆盖13-25万元。

销量数据显示,宋L DM-i目前月销稳定在1.0-1.2万辆。 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型SUV市场,这一成绩虽不突出,凭借3.9L亏电油耗和1500km综合续航的口碑,仍有上升空间。 比亚迪在10-20万元价格带的市占率已达35.7%,宋家族的持续迭代是守住这一“命脉”的关键。

宋Pro作为宋家族的另一支柱,承担起走量任务。 2025年2月,宋家族以89650辆的月销创下新纪录,其中宋Pro贡献超三成份额。 这款车定位低于宋L,主打性价比,与宋L形成高低搭配。 在宋PLUS退场后,宋Pro需要承接部分预算敏感的消费者。

产能调配也反映出战略重心转移。 比亚迪部分原生产宋PLUS的工厂已转向海狮06,而宋L DM-i的产能提升至月度1.5万台水平。 供应链人士透露,新一代刀片电池的供货优先保障宋L和新海狮系列,老款车型逐步淡出。

经销商层面的反馈更为直观。 北京某比亚迪4S店销售表示:“宋PLUS库存清空后,客户自然流向海狮06或宋L。 新车型续航提升是最有效的卖点,很多犹豫的客户因此下单。 ”广州市场则出现有趣现象:部分钟情“宋”字招牌的消费者转向宋L,追求新技术的则选择海狮06。

行业分析师指出,比亚迪此次产品切换遵循“金字塔式”结构优化。 底部由海豚、海鸥走量,中部由海狮系列和宋家族支撑,顶部则留给汉、唐等高端车型。 宋PLUS的退场让产品线归属更清晰:海洋网专攻全球化设计,王朝网深耕中式美学。

消费者反应两极分化。 老车主感叹“经典落幕”,潜在买家更关心新技术。 论坛投票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续航提升比车型传承更重要。 有网友调侃:“宋PLUS像退休的劳模,海狮06才是新晋卷王。 ”

比亚迪的决策背后有数据支撑。 2025年新能源车市价格战加剧,竞品如深蓝S7、零跑C11等均推出长续航版本。 保持技术领先意味着必须快速迭代,宋PLUS的DM-i系统已落后第五代DM技术代际,换代迫在眉睫。

海外市场策略同样影响决策。 宋PLUS在海外仍使用“SEAL U”命名,与国内脱节。 统一为海狮系列后,全球化营销更顺畅。 比亚迪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曾表示:“一个品牌、一套体系是出海成功的前提。 ”

宋L DM-i的升级细节陆续曝光。 除了续航提升,新车还优化了电机效率,百公里电耗降低0.5度。 底盘调校更侧重舒适性,应对家庭用户对颠簸路面的反馈。 高配版本增加双层隔音玻璃,NVH表现提升。

充电效率是另一改进点。 宋L EV版本支持800V高压快充,10分钟补能200公里。 虽然比亚迪未公开具体数据,供应链信息显示新电池包充电倍率提升至3C水平。 这些改动瞄准了纯电用户的里程焦虑。

配置调整遵循实用主义。 电子怀挡取代传统挡把,释放中控台空间;冷暖冰箱容量达5升,支持手机APP预约制冷;云辇C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调整阻尼,提升复杂路况的稳定性。 这些配置此前仅在汉、唐等高端车型出现。

价格策略保持一贯犀利。 业内人士预测,宋L DM-i新版起售价仍将锚定13万元区间,高配版本不超过18万元。 比亚迪近期推出的冠军版车型均实行“增配不涨价”,如海豹06入门价下探至9.98万元。

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王朝网经销商主推宋L和宋Pro,海洋网力捧海狮06。 双网并行的模式避免内耗,比如宋L DM-i主打“性能节能兼得”,海狮06强调“科技年轻化”,形成差异化定位。

市场数据印证了策略有效性。 8月海狮06上市后,比亚迪在紧凑型SUV细分市场的份额环比提升4.2%。 而宋L DM-i在15-20万元区间的新增订单中,七成来自原合资品牌车主。

产能爬坡速度惊人。 合肥生产基地的宋L DM-i生产线改造仅用20天,日产能提升至600台。 工人透露:“新款电池包安装工序简化,组装效率提高15%。 ”这保障了新车交付节奏。

消费者用脚投票。 成都车展上,宋L DM-i新版展车围观者远超竞品。 销售顾问表示:“很多客户一听续航超200公里,直接问什么时候能提车。 ”对比亚迪而言,技术优势仍是最大卖点。

宋PLUS的传奇落幕并非孤例。 特斯拉曾停产Model S标准版,腾势D9换代砍掉低配车型。 车企加速淘汰旧技术已成常态。 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产品生命周期压缩至3-4年,比燃油车时代快一倍。 ”

二手车市场已现波动。 宋PLUS保值率近期下降5%,车商开始压价。 新款车型的保值预期较高,海狮06的三年残率预估达65%,高于行业平均60%的水平。

经销商库存结构同步调整。 南方地区海洋网门店的宋PLUS展车已全部撤换,北方部分店铺保留一台作为“纪念展车”。 销售培训材料重点对比新旧车型参数,突出换代的技术跨越。

用户口碑持续发酵。 汽车论坛上,宋L DM-i车主晒出实测油耗:市区通勤百公里3.8L,高速路况4.2L。 长途旅行者分享“一箱油跑1400公里”的经历,强化了省油标签。

比亚迪的快速迭代引发行业跟进。 据悉,吉利银河L7计划增加200km续航版本,哈弗枭龙MAX亦将升级电池包。 竞争倒逼技术升级的循环再次验证。

宋家族的产品线至此清晰:宋Pro守10-15万元基础盘,宋L DM-i攻15-20万元价值区,宋L EV拓20万元以上市场。 三款车形成阶梯式覆盖,替代原宋PLUS的单打独斗模式。

产能分配反映战略优先级。 弗迪电池工厂的26.6度电池包优先供应宋L DM-i,海狮06使用相同电芯封装略异。 这种共享供应链的模式降低成本,保证核心部件产能。

市场反应验证决策正确。 宋L DM-i新版预售首日订单破万,其中200km续航版本占比超六成。 消费者对长续航版本的偏好,这与2025年充电设施仍分布不均的现状相关。

经销商促销策略随之调整。 北京地区推出“置换补贴”,宋PLUS老车主换购宋L DM-i可获1万元补贴。 上海则针对纯电车型加大试驾力度,突出续航提升的实际体验。

用户调研显示决策依据。 比亚迪产品团队曾收集2万份问卷,发现潜在买家最关注三点:续航、油耗、充电速度。 新版宋L的升级全部命中这些痛点。

竞品应对策略各异。 大众ID.4选择降价3万抢市场,理想L6则强化智能驾驶标签。 比亚迪坚持用技术参数说话,如直接标注“200km纯电续航够一周通勤”。

供应链协同效应显现。 宋L DM-i与海狮06共享超过60%的零部件,从电机到电控系统高度通用。 这种平台化策略缩短研发周期,保证换代速度。

消费者认知逐渐转变。 早期用户纠结“宋PLUS停产是否值得买”,现在焦点转向“新版宋L续航是否真实”。 社交媒体上实测视频播放量激增,口碑传播取代品牌情怀。

比亚迪的产品迭代节奏引发行业讨论。 一年内推出三代DM技术,车型生命周期压缩至燃油车的一半。 这种“快鱼吃慢鱼”的模式重新定义竞争规则。

销售终端的数据具象化趋势。 上海某4S店统计,宋L DM-i客群中30岁以下占比升至45%,家庭用户仍为主力年轻化。 海狮06的女性车主比例达38%,高于王朝网车型。

二手车估值体系随之调整。 车商开始按电池衰减率定价,首批宋L DM-i的三年车实测电池容量保持率超90%,成为溢价关键。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 华南地区偏好海狮06的海洋美学设计,华北市场更认可宋L的王朝基因。 比亚迪双网战略恰好覆盖不同审美需求。

用户决策周期缩短。 此前消费者对比亚迪车型平均犹豫2.3周,现在因技术迭代加速,决策周期压缩至1.5周。 销售顾问反映:“客户怕买完就换代,反而促快速下单。 ”

售后服务同步升级。 宋L DM-i新版享受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电池衰减超过30%可免费更换。 这项政策针对用户最担忧的电池寿命问题。

行业数据印证切换必要性。 2025年插混车型平均纯电续航已从2023年的100km提升至150km,宋PLUS的75km基础版落后时代。

比亚迪的激进策略引发供应链变革。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专门开设高倍率电芯产线,满足车企对快充的需求。 这种上下游联动加速技术普及。

消费者用实际选择投票。 宋L DM-i在限牌城市市占率高达28%,其中上海地区上牌量环比增长40%。 政策红利与技术优势形成叠加效应。

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宋PLUS退场后,15万元级SUV出现权力真空,宋L DM-i与哈弗H6、长安CS75 PLUS展开正面争夺。 首月交锋中,宋L DM-i订单量超后者之和。

产品迭代的副作用开始显现。 部分刚购车用户抱怨“被背刺”,比亚迪推出老车主升级计划,可付费更换大容量电池包,缓解矛盾。

经销商网络适应性调整。 原宋PLUS专属销售团队转型推广海狮06,培训重点从“性价比”转向“技术领先”。 话术更新强调“五代DM技术比四代省油15%”。

用户使用场景数据驱动改进。 比亚迪收集的行驶数据显示,插混用户纯电行驶占比达70%,因此长续航版本直接切中高频需求。

行业标准被重新定义。 2025年新上市插混车型中,纯电续航低于100km的版本基本消失。 比亚迪此次升级将门槛拉高至130km,逼迫对手跟进。

消费者认知门槛提高。 论坛讨论中,“亏电油耗”“快充功率”成为高频词,参数对比取代品牌忠诚度,成为购车决策关键。

比亚迪的快速迭代能力形成壁垒。 从官宣停产到新车交付仅隔两个月,供应链响应速度让对手难以企及。 这种效率本身构成竞争力。

市场分化现象凸显。 一线城市用户偏好高配长续航版本,三四线城市则聚焦入门款。 比亚迪针对性推出区域专属配置,如北方车型标配电池加热系统。

二手车流转加速。 部分宋PLUS车主趁保值率尚未大幅下跌时置换新车,带动终端销量。 经销商推出“旧车高价回购”活动,形成销售闭环。

用户教育成本降低。 对比亚迪DM技术熟悉的消费者无需销售过多解释,直接比较版本差异。 这种技术普及度反哺品牌忠诚度。

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 参数战取代价格战,车企比拼的不再是降价幅度,而是技术迭代速度。 比亚迪此次换代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销售渠道反馈优化产品。 经销商建议增加浅色内饰选项后,宋L DM-i新版新增“米白+深蓝”配色,订单占比达25%。

用户使用数据驱动创新。 大数据显示插混用户年均长途出行超10次,因此宋L DM-i强化续航表现。 这种精准改进提升产品契合度。

市场竞争白热化。 深蓝S7推出210km续航版本,零跑C11更新快充技术。 比亚迪用全系续航提升应对,保持技术代差。

消费者获益。 插混车型纯电续航突破200km后,日常使用可完全依赖电力,油耗成本趋近纯电车。 这种体验升级重塑用户习惯。

比亚迪的产品策略形成范式。 快速迭代、加量不加价、精准切痛点,这三板斧成为其稳固市场份额的利器。 宋家族换代只是最新例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