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

来源:徐来c 电驱技术EDT
摘要:本文将总结本田从1997年至今,由IMA到i-DCD、i-MMD和SH-AWD的发展历程。
01| 前言
在上一周的更文中,我对丰田的混动发展历程进行了一个梳理,那怎能不来说说两田在之中的本田呢。其实丰田确实是混动界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但本田在混动界也是颇有建树。从1997推出混动系统以来,搭载了诸多混动车型在全球上市销售,拥有丰富的混动系统研发生产经验,并不断地更新混动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搭载i-MMD混动系统的雅阁车型,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有超过丰田凯美瑞的趋势。暂不妄自猜测本田会夺得第一把交椅,但至少可以说本田拥有与丰田肩并肩的混动技术。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02| IMA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1997年,本田开发出第一代混合动力系统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
1999年,IMA混合动力系统搭载Insight车型抢在丰田Prius之前登陆美国市场,使之成为第一个在美国销售的混动车型。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01年,第二代IMA混合动力系统问世,并应用于思域混动车型上。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04年,第三代IMA混合动力系统搭载中型车雅阁上市,也即第一代雅阁混动车型。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05年,第四代IMA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在第二代思域混动车型上。
2009年,第五代IMA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在第二代Insight车型上。
2010年,第六代IMA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在飞度和CR-Z混动车型上。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11年,第七代IMA混合动力系统搭载在两款MPV车型FREED混动和FIT shuttle上市销售。
2012年,搭载IMA混合动力系统的飞度、CR-Z和Insight混动车型登录中国市场,但因价格较为昂贵,同丰田的两代Prius一样,销量惨淡。
这套IMA混合动力系统历代的技术基本相同,采用的是并联式结构,动力以发动机为主,驱动电机为辅,结构设计简单、布置紧凑、质量较轻。主要由发动机、电动机、CVT变速器和控制单元IPU组成。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其中,发动机基本以1.3L和1.5L这两款自然吸气四缸发动机为主,中型车雅阁混动车型采用3.0L V6发动机+144V电机的组合。所使用电机为三相超薄永磁同步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和CVT变速器之间,能够提供15kw的功率和139Nm的扭矩。前期采用的电机功率太低,无法支撑纯电行驶,后期性能提升后,可在巡航状态下独自保持车速,并在制动时充当发电机使用,并也可作为发动机的启动电机。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截止2012年9月,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到达了100万辆,但和同期的丰田700万辆相比较起来相差甚远。所以本田也意识到IMA系统的技术和THS系统比起来略逊一筹,在2012年底,本田一股气推出了三款新的混合动力系统。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i-DCD(Intelligent Dual Clutch Drive,智能双离合驱动),单电机混动系统,适用于紧凑型车。
i-MMD(Intelligent Multi Mode Drive,智能化多模式驱动),双电机混动系统,适用于中型车。
SH-AWD(Sports Hybrid-Super Handling-All Wheel Drive,运动化混合动力超凡操控全轮驱动系统),三电机系统,适用于大型车。
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以及需求,来适配不同的混动系统,从而实现整车更优秀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03| i-DCD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i-DCD混动系统由一台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一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以及一台兼具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功能的电机共同组成。其中22KW电机置于变速箱后端,与奇数轴连接。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i-DCD混动系统体积较小,适用于紧凑型汽车,目前已经搭载在混动版的飞度、思域和JAZZ上,油耗小于3.0L/100km。但至今,本田并未把i-DCD混动系统引入中国市场,反而是在i-MMD混动系统上导入1.5L阿特金森发动机,计划应用于紧凑型车引入中国,由此看来i-DCD混动系统的技术极有可能会被取代。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04| i-MMD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i-MMD混动系统由2.0L阿特金森循环汽油发动机、双电机系统、PCU(动力控制单元)、IPU(智能动力单元)等组件构成,被本田称为最适合中国的混动技术。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16年,本田第二代i-MMD混动系统伴随9.5代雅阁开始引入中国。
2019年,i-MMD混动系统已发展到第三代,适用于中型车平台,在国内上市销售的有雅阁 锐-混动、CR-V锐-混动、奥德赛锐-混动、INSPIRE锐-混动和艾力绅锐-混动共计5款车型以及讴歌CDX。其中雅阁的油耗为4.2L/100km,略优于同级别的丰田凯美瑞的4.5L/100km,也算是本田通过i-MMD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并且,本田在i-MMD混动系统基础上开发了i-MMD插电式 Plug-in混动系统,把锂电池组的容量从1.3kWh提高到了6.7kWh。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05| SH-AWD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SH-AWD混动系统前轴配置了V6 3.5L直喷VTEC VCM发动机,匹配内置高输出电机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后轴为内置左右自由控制的双电机单元。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四轮驱动,并且通过调整后轴处两台电机的动力输出,可以在左右后轮之间形成扭矩差,从而提升弯道性能。SH-AWD全时四驱系统,没有分动箱、中央差速器和差速锁。其7DCT同i-DCD中的7DCT结构相同,传递扭矩得到升级,并且i-DCD采用的是干式离合器,而SH-AWD采用的是湿式离合器。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早在2005年本田就研发了没有分动器、中央差速器的全轮四驱技术(两套离合器),并陆续搭载讴歌RDX、讴歌二代MDX、讴歌ZDX等车型。而以上提到的SH-AWD混动系统是在原SH-AWD四驱系统的上针对混动系统而研发,想以此匹配四缸发动机达到八缸发动机的水平。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14年, SH-AWD混动系统率先搭载在讴歌RLX上市销售。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2017年,讴歌MDX混动车型也采用了该套系统,将3.5L的发动机替换为了3.0L的发动机,在国内售价为80万左右。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同年,讴歌的混动超跑NSX也实现采用了这套混动系统技术,采用3.5T发动机代替原3.5L发动机,将7DCT升级为9DCT,并且具体的调校取向以及双电机和动力单元的布置不一样。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06| 总结
本田混动技术发展历程-有驾
后期,将继续介绍i-DCD、i-MMD和SH-AWD三套系统的详细结构,敬请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