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新能源车交付,宝钢华为共建场站,重卡超充技术落地

这两年咱们都能看出来新能源汽车的势头,那是越来越猛,背后是各家企业都在死磕技术,也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投这个方向。这回东风汽车、宝钢股份、华为数字能源三方联手,咱们看到现场直接交付了70辆东风新能源车,这个事,不光看着热闹,其实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都挺大的。

先从这次活动说,50辆东风商用车新能源重卡和20辆东风新能源乘用车正式交付。有人可能觉得几十辆车没啥稀奇,其实这背后是全国乃至全球大趋势的缩影。过去钢铁这块产业,运输主要靠柴油车、甚至有些地方还没全面实现集中化标准化运营。现在,一下子推了这么一批新能源车,意味着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了实打实的生产和运输环节里。这不只是东风车企的创新,实质是湖北政府、宝钢这样的大业主,华为这种科技公司一块掺和进来,带动整个行业升级。

再看参与的那几个公司:东风汽车不用说,咱们中国自己的汽车老大哥,从传统能源车、到混动到纯电,不断突破。宝钢股份是中国钢铁产业龙头之一,钢铁产业吨位大、物流链条长,往来运输需求非常高。这就给新能源汽车、特别是重卡车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华为数字能源嘛,大家熟悉,华为不只是手机、通讯,现在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也是做得相当厉害,智能充电、微电网、绿色能源消纳这些技术都已经落地。

他们三家在这次活动里又发了大招,共同成立了钢铁物流示范运营中心。有人说这就是一把“头部企业带动行业进阶”的好典范。创新模式也非常明显,搞出了所谓“钢铁龙头+能源科技+汽车制造”模式。什么意思?就是说钢铁厂不是光自己种地卖钢了,把运输环节也变绿了;科技公司不是只卖硬件了,而是在运输能源环节做文章;车企也不是只卖发动机和汽车了,为超级强度运输的钢铁物流量身打造绿色重卡、还搞充电网和智慧运营系统。大家协同搞事儿,叠加出1加1大于2的效果。

这次活动还有个特别技术点,咱们湖北第一个兆瓦级超充场站也同时启用了。单桩最大功率1440千瓦,这数据说出来直让人咂舌。很多人开过电动车就知道,正常快充站百多千瓦已经很给力了,它这个一桩能拉到1440千瓦,什么概念?15分钟充电,就能跑300公里!对于大车、尤其长途物流那种,充电速度直接决定能不能干下去。这技术落地,就是为企业用车给足了底气。

而且他们还把场站接入了智能微电网系统,可以把厂区的光伏、风电这些清洁能源统统联进去,把那些自己厂里生产的绿色电直接就地消化、“绿电直充”,看看这个理念,有点像“自产自销、不浪费”的路子。形成了绿色发电-绿色运输-绿色补能的闭环。就是厂里发出电、用了新能源车、充电站补能,一套下来尽量减少碳排放。

这三方的合作还不是简单做买卖,更是紧贴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就是全面支持东风汽车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官方站台,企业响应,政企协同推进,这氛围一搞起来,就能见效,从而让钢铁、汽车、能源三大产业协同创新,形成合力。现在讲究“产业集群”,尤其新能源这个方向,大家一起卷、一起做,不光省内搞好,有可能在全国范围树个标杆,未来复制到各个钢厂、物流场景,有广泛意义。

说这些交付的新能源车,也有亮点。比如重卡那个东风天龙KL新能源重卡,就是专门针对钢铁物流高强度、恶劣工况量身打造的。它具备承载力特别强的底盘,还有超大功率电驱系统,续航能覆盖厂区转运、跨省配送这些场景。很多厂内运输都是短途高频,新能源重卡正好适用,但要能做到跨省、长距离,这对电池、充电配套要求很高。东风专门整了成套方案,既有车,也有充电场,也有运维服务,搞出一套一体化解决方案,让客户用车没烦恼,不怕没地方充电、不怕出故障没人管。

很多人乐观,又有些人怀疑,说现在重卡能不能真的取代油车?续航、充电这些短板能不能敲掉?但你看像这种规格的交付、现场能演示的超充技术,不仅给企业真实用车体验,也是在一步步摸索,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完全不一样的场景、各种实际工况,只要产品和服务跟上,新能源重卡慢慢就能真落地、跑出规模效应。

其实现在整个湖北、乃至全国都在抢新能源产业机会。这次活动不是说交车就完事,背后是对所有绿色物流、绿色产业升级的探索。大家都知道,汽车、能源、钢铁这三个行业关联特别紧密。过去油车时代,钢铁厂用车多、动能大、排放重,现在新能源化,就是让整个钢铁产业链降碳增效。再加上华为、东风这种企业参与智能化、网联化升级,让原来各管各的产业,变成一条线、互相配合,效率蹭蹭往上涨。

还有,这一波“政企协同”其实特别有意思。地方政府推动,企业积极响应,这种模式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都很关键。企业自家有技术、有产品,地方需要带动产业升级、提供就业、增加税收。联盟搞起来,互利共赢。这次湖北做出了个样板,将来别的省份、别的行业都可以参考。

东风新能源车交付,宝钢华为共建场站,重卡超充技术落地-有驾

再往未来看,咱们中国的钢铁行业物流量巨大,如果新能源车能全面接管,碳排放可以大大降低。此前,全国产业高碳排行业压力山大,绿色转型是个硬任务。从技术端聊,现在新能源重卡续航能力、充电效率已能满足好多高强度场景,尤其高速公路、厂区这种集中式作业点,充电场站布局能跟上,车就能跑起来。服务端则是智能调度、运维一体化解决,从原来的传统“买了车自己用”,变成“买车、配套充电、运维一揽子解决”。这不光是企业竞争,也是服务模式升级。

东风新能源车交付,宝钢华为共建场站,重卡超充技术落地-有驾

未来还有好多想象空间,比如这一波交付只是开头,如果钢铁物流用车全换成新能源,全国范围需要多少新车、多少新充电站?电网、能源消纳、调度管理都要跟上。这时候,像华为这种数字能源企业也要不断投入,用AI、大数据帮工厂、车队做最优调度,把运营成本降下来。东风这种传统车企也要在技术、产品服务上持续发力,争取市场份额。宝钢这种用户单位,则是推动绿色产业链升级,落实碳达标政策、提升品牌影响力。大家都在赛跑,最后看谁跑得快、跑得稳。

还有就是对老百姓影响。过去有些人觉得新能源车不靠谱,尤其重卡那种,怕拉不动、续航没底。现在技术一天一变,市场不断推新车、推服务、搞场站,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实打实的实惠,慢慢接受新能源车成主流。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推动这场变革,把“绿色低碳”从口号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东风新能源车交付,宝钢华为共建场站,重卡超充技术落地-有驾

综合来说,这回三方携手交付东风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绿色转型、智能调度、协同创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突破。从技术到服务、从政策到市场,层层推进,既是湖北、也是全国新能源汽车和绿色物流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大家继续发力,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一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绿色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