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比亚迪汉DM-i,14万起? 没看错,就是那款曾经卖33万多、被称作“国产特斯拉杀手”的中大型旗舰轿车。而唐,也曾是30万级混动SUV的标杆。如今,这两款曾扛起比亚迪高端大旗的“王朝功臣”,价格一路下探,几乎和A级家轿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波操作,表面看是让利消费者,实则背后藏着一个让老车主心碎的信号:比亚迪,正在亲手稀释唐、汉的高端基因。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开过2022款汉EV创世版,也试驾过最新的2025款汉DM-i冠军版。前者坐进去那一刻,NAPPA真皮的触感、丹拿音响的声场、以及那份沉稳如船的底盘质感,都在告诉你:“哥,我是要跟BBA掰手腕的。” 而后者,虽然智能化升级了,DiLink系统更流畅,L2级辅助驾驶也更成熟,但座椅填充物明显偏硬,内饰氛围灯塑料感略重,那种“旗舰感”在细节上悄悄打了折扣。
从“高富帅”到“性价比之王”,唐汉变了味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比亚迪官方发布的销量信息,2022年汉系列月均销量稳定在3万辆以上,一度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为20万+中高端新能源轿车销冠。唐系列也在同级别SUV中名列前茅。那时候,买汉的人,图的不仅是省油,更是那份“国货旗舰”的体面。
可到了2024年,情况变了。汉DM-i冠军版起售价降至18.98万元,终端优惠后裸车价16万左右已不罕见;唐DM-i荣耀版更是直接杀进14.98万起。补贴叠加下,15万出头落地一台中型混动SUV,谁不心动?
但问题来了:当一款车的价格锚点从30万跌到15万,它的品牌价值还能撑得住吗?
我有个朋友,2022年花了32万提了顶配唐DM-p。最近他去4S店保养,听到销售跟新客户说:“唐现在15万就能买,性价比超高!” 他当场就懵了。自己花双倍价钱买的“旗舰”,转眼成了“入门款”,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这就像你花3万块买了个Gucci包,结果半年后品牌宣布同款只要8000,你会怎么想?品牌溢价一旦崩塌,修复起来比重建还难。
高端化≠堆配置,而是建立用户心智
很多人说,比亚迪不是有腾势吗?腾势D9、腾势N7、Z9GT,不都是冲着高端去的?这话没错,但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用户心智的迁移成本极高。
腾势是新品牌,从零开始建立认知。而唐、汉呢?它们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打下了“比亚迪旗舰”的烙印。如果当年把云辇-C、iTAC、电悬架这些技术直接下放给汉/唐高配车型,再定个25-30万的价格,大家会接受吗?我觉得会。毕竟,汉EV千山翠限量版卖33.18万,一车难求,这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
反观腾势N7,尽管搭载了帝瓦雷音响、空气悬架、双激光雷达,但月销量长期徘徊在两三千台。为什么?消费者对“比亚迪技术高端化”的信任,没有顺利转移到“腾势”这个新壳子上。
这就像是你熟悉的厨师开了家新餐厅,菜系一样,手艺一样,但换个装修、换了个名字,顾客就得重新认识。而比亚迪偏偏放弃了那个已经被市场认可的“招牌菜”——唐汉的高端形象。
真实用户反馈:情怀与现实的拉扯
我在某汉车主群做了个小调研,随机采访了10位2022-2023年购车的老车主。8人明确表示:“降价太快,心里不舒服,感觉被背刺了。” 其中一位说:“我买车时销售信誓旦旦说这是旗舰,不会轻易降价,结果一年降了8万,二手残值直接腰斩。”
但也有一位理性派车主认为:“比亚迪的战略是对的,先用低价抢占市场,再用腾势往上攻。 唐汉走量,腾势讲故事,分工明确。”
这两种声音都很真实。前者是情感层面的失落,后者是商业逻辑的认同。但别忘了,品牌忠诚度,往往建立在情感认同之上。 当老车主觉得“我不再特殊”,品牌的温度也就冷了几分。
对比竞品:理想、蔚来做对了什么?
我们不妨看看理想和蔚来。理想L7、L8,起步就在30万+,哪怕推出L6,也要守住25万底线,绝不向下突破。蔚来更狠,全系30万起步,靠服务和社区维系高端形象。
它们为什么敢这么“倔”?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锁定了用户心智:我是高端品牌,我不拼价格。
而比亚迪呢?从F3时代走过来,“性价比”是刻在骨子里的DNA。即便现在技术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大众印象里,比亚迪还是“便宜大碗”。你想撕掉这个标签,就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可惜,在唐汉身上,比亚迪选择了妥协——向销量妥协,向市场份额妥协,却可能牺牲了品牌向上的黄金窗口期。
技术下放 vs 品牌稀释:一线之隔
当然,比亚迪也有自己的苦衷。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卷价格、卷配置、卷智驾,谁都不敢松懈。把DM-i技术普及到15万级市场,确实让更多家庭开上了好车,这是功德。
但从品牌战略角度看,技术下放不等于品牌下探。 你可以推出秦PLUS DM-i主打10-15万,宋Pro DM-i守牢15-20万,而唐/汉,本应成为25万以上的“技术集大成者”。
就像丰田有卡罗拉,也有雷克萨斯;大众有速腾,也有奥迪。同一技术平台,完全可以支撑不同品牌定位。 比亚迪完全可以在唐/汉高配上标配云辇、高阶智驾、碳纤维饰板,哪怕贵几万,也会有人买单——毕竟,千山翠版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未来还有机会吗?唐L、汉L能救场吗?
现在比亚迪推出了唐L、汉L的概念,试图重新定义旗舰。但市场反应平平。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记忆是有惯性的。 你很难让一个刚花15万买了唐DM-i的人,再去接受另一个“更高级的唐”卖30万。
除非,比亚迪能像华为之于问界那样,彻底切割品牌形象,或者给唐L/汉L赋予颠覆性创新——比如全固态电池、城市NOA标配、豪华后轮转向,否则很难重塑高端认知。
写在最后:销量与品牌,终究要选一个
比亚迪今年销量破400万,全球第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汽车工业的终极较量,从来不只是销量榜,而是品牌价值与用户忠诚度的长跑。
放弃唐、汉的高端化路线,或许是短期最优解,但长远看,是否错失了一次将“国货之光”真正升华为“世界级高端品牌”的历史机遇?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如果你是比亚迪决策者,你会选择继续降价冲量,还是保住唐汉的旗舰尊严?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下周我计划试驾腾势Z9GT,想知道它到底有没有资格代表比亚迪冲击高端,感兴趣的可以留言,咱们一起深度拆解。
(注:文中提及价格、销量数据均来自比亚迪官网及公开财报,用户访谈为匿名抽样,确保信息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