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

咱们今天来聊个有意思的事儿。

您可能听说过独角兽公司,就是那些还没上市但估值特别高的厉害企业。

现在要说的这家叫京西智行,就是这么一个估值差不多130亿人民币的大家伙。

可奇怪的是,这家公司手里明明攥着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黑科技”,在汽车圈里那可是响当当的宝贝,但在咱们中国这个全世界最热闹的汽车市场里,它的市场份额却低得有点说不过去,连1%都不到。

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身怀绝世武功,结果在最需要他的江湖里却没什么名气,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挺让人纳闷的?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正是一家拥有百年技术底蕴的老牌巨头,在中国市场这片热土上,进行的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

它不是小打小闹地改改,而是像动了一场大手术,从里到外地换了一遍,硬是把一手看似尴尬的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先说说它手里那张王牌是什么。

这东西叫磁流变悬架,听着特专业,说白了,它就是一种能让汽车坐起来像“魔毯”一样舒服的技术。

过去,这可是凯迪拉克、法拉利这些顶级豪车的专属配置,作用就是车子开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时,车里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颠簸,稳当得很。

这种技术的原理,就是悬架里有一种特殊的液体,通过磁场控制它的软硬,反应速度快得惊人,所以减震效果特别好。

京西智行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大规模生产这套系统的公司,技术门槛非常高,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按理说,有这么厉害的看家本领,在中国市场应该很受欢迎才对。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

之前的京西智行,就像一个啥都想卖的杂货铺。

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有驾

产品线拉得特别长,这边做点刹车,那边搞点悬架,虽然客户看着不少,有二三十家,但大部分都是一年买个一两千万货的小客户。

这样一来,力量就分散了,没法集中精力干大事,也难以跟那些造车新势力或者传统大厂形成深度合作。

技术虽然顶尖,但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产品去冲击市场,导致在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里,声音越来越小。

面对这种局面,京西智行的管理层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这么温吞下去了。

他们开出的第一剂猛药,就是做减法。

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产品规划委员会,大刀阔斧地把那些跟核心技术关系不大、赚钱前景也一般的业务线给砍掉了。

然后,把公司最优秀的工程师、最多的研发资金,全部押宝在两个最核心的产品上。

一个就是刚才说的那个“魔毯”——磁流变悬架,另一个是代表未来刹车技术方向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也就是EMB。

这个EMB更厉害,是纯电动的刹车,反应更快更安全,是未来智能汽车的标配。

这个决定,就好比一个大厨,决定不再卖那些普通的家常菜,而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独门招牌菜。

把最好的食材、最好的手艺都用在这上面。

这么一搞,效果马上就出来了。

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有驾

根据行业数据,就在今年前四个月,那些新上市的汽车里,用京西智行刹车方案的车型数量,一下子猛增了460%。

更厉害的是,据说自从战略调整以来,他们新拿到的订单总额超过了一百个亿,而且这些订单绝大部分都来自咱们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

这说明,当他们把最锋利的刀亮出来时,一下子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光调整产品还不够,公司内部的“人”和“流程”也得跟着变。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简直可以用“按季度迭代”来形容。

车企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反应要快,成本要低。

而京西智行作为一个有跨国背景的老牌企业,过去那种层层审批、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的毛病很严重。

一个决策从中国报到北美总部,再等批复下来,可能好几天甚至一周都过去了,等拿到结果,市场的机会早没了。

而且,海外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偏大,思维方式也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节奏。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内部“大换血”开始了。

从去年下半年起,十几个管理层的总监岗位被裁掉,四百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离开了公司。

空出来的位置,迅速被一批更年轻、更懂中国市场、更有拼劲的新人填补,整个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一下子降了八岁。

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有驾

这还不算完,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行业外,特意从华为引进了不少人才。

目的就是想把华为那种目标明确、执行力强、敢打硬仗的文化基因,注入到这家百年老店的血液里。

随之而来的,是工作方式的彻底改变。

过去那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而快的作战团队。

团队里有研发的、有销售的、还有负责交付的,大家凑在一起,直接面对客户,有什么问题当场解决,不用再层层上报。

为了解决跨国沟通的时差问题,他们全面推广使用钉钉这样的协同办公软件,把过去靠邮件传来传去需要好几天的审批流程,压缩到了8小时之内必须有回应。

这种效率的提升是革命性的。

当然,最难的是文化的融合。

他们也想出了好办法。

比如在墨西哥有家工厂一直亏损,他们就派中国的技术专家过去支援,不是去当领导指手画脚,而是作为伙伴,跟当地团队一起想办法改进工艺。

结果,中国的效率和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这家工厂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扭亏为盈了。

这种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模式,让他们在全世界的布局都变得更有活力。

中国底盘独角兽崛起,大单品战略+组织再造,锋芒毕露势不可挡-有驾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把成本降下来。

技术再好,如果价格太贵,也只能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磁流变悬架过去二十多年,一直都很贵。

京西智行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把它的价格打下来,甚至要比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普通电磁悬架还要便宜。

这听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的秘诀就是供应链的本土化。

以前,他们是全球统一采购零件,不仅慢,而且贵。

现在,他们把采购的权力下放,中国区的团队就负责在咱们中国找供应商。

更绝的是,他们直接在河北张家口的产业基地搞了个签约仪式,把那些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都请到了自己家门口建厂。

大家成了邻居,沟通方便,运输成本几乎为零,数据和技术还能共享。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从去年到现在,产品的总成本竟然降低了惊人的60%。

成本降了60%,这一下子就把这项“高高在上”的技术拉到了普通消费者能够得着的范围。

这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拿到上百亿的新订单,因为性价比一下子就上来了。

如今,京西智行不仅技术领先,成本也有了巨大优势,甚至开始探索跟汽车厂成立合资公司这样的深度合作模式。

也难怪像深圳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都看好他们,在今年4月给他们投了5个亿,就是相信他们这条路走对了,未来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赛道上,真正成长为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的中国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