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E,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复古的韵味,对吧?
它并非籍籍无名,而是奔驰A级车系的先驱,更确切地说,是它的精神鼻祖。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溯时光,探寻这辆车背后的传奇故事,它远比你想象的更为跌宕起伏。
那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众高尔夫风头正劲,销量节节攀升。
奔驰敏锐地察觉到紧凑型轿车的巨大市场潜力,却又不甘心仅仅追随潮流。
他们立志要打造一款同样紧凑,却拥有奔驰精髓的车型,一款能与高尔夫分庭抗礼,甚至超越它的杰作。
于是,在斯图加特,一场研发风暴悄然拉开序幕,代号“Stadtwagen”(城市汽车)的项目正式启动。
不久之后,190E概念车惊艳亮相。
这并非粗制滥造的草图,而是一款具备量产潜力的成熟作品。
它搭载了1997cc的M102.961发动机,采用当时先进的多点燃油喷射技术,最大功率达到122马力,匹配四速自动变速箱。
百公里加速仅需10.5秒,最高时速可达195公里/小时。
这样的性能,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有人可能会疑惑:如此小巧的车身,为何采用2.0L的大排量发动机?
这并非“大材小用”,而是奔驰雄心壮志的体现。
他们瞄准了WRC(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赛场,渴望在顶级赛事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虽然W201(190E的前身)曾与宝马M3在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但其尺寸和重量的劣势在WRC的复杂路况下暴露无遗。
因此,190E在2220毫米的轴距内,巧妙地整合了纵置发动机和后轮驱动系统,力求在保持奔驰操控精髓的同时,提升车辆的轻量化和灵活性。
然而,世事难料,这辆充满潜力的190E最终未能量产,如同李白壮志未酬的《将进酒》一般,令人扼腕叹息。
但奔驰的梦想并未就此破灭。
故事在此处峰回路转。
1990年,一家名为舒尔茨改装的德国公司,在埃伯哈德·舒尔茨的带领下,推出了一款名为“舒尔茨190E City”的三门掀背车。
这并非简单的改装,而是集奔驰C级和E级车身及底盘之大成,经过巧妙的切割和焊接,再融合190E和W201的设计精髓,打造出的独一无二的杰作。
它拥有奔驰家族式的优雅气质,却无法悬挂那颗象征着荣耀的三叉星徽。
因为,它无法通过当时严格的第三方认证。
舒尔茨190E City搭载了强劲的直列六缸M103发动机,排量高达2597cc,最大功率达到160马力,最大扭矩220牛·米。
其动力性能甚至超越了当时的高尔夫GTI,如同曹孟德的《龟虽寿》中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展现出勃勃生机。
虽然舒尔茨的努力未能得到奔驰的认可,却意外地启发了宝马,促使他们于1994年推出E36三门掀背三系,之后更是推出了E46掀背版。
190E的命运,如同庄子笔下的蝴蝶,看似短暂,却在汽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虽然未能量产,却如同潜伏的伏笔,最终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走向。
它向世人证明:即使是夭折的创新,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激发新的灵感,推动新的变革。
这,才是它真正的传奇之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