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连累到了日本汽车业!
为了反击特朗普那无理的高额关税,我们祭出了稀土管制这招王牌,没想到却殃及到了日本。
21号,英媒报道,日本正在寻找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取代方案,但还没有取得成效,一旦中国切断出口,日本汽车或许会在未来几个月内面临停产。
对于日本汽车制造来说,稀土那可是“命脉”所在。
就拿日本卖得最好的丰田普锐斯混动汽车来说,它的电机想要动力强、体积小,就得加差不多3公斤稀土。
可日本本土几乎没有稀土资源,90%的稀土都依赖进口,其中超过一半都来自我国。
我们拥有全球90%的重稀土矿,光是包头一个地方的储量就占了43%。
而且我国还拥有全流程稀土提炼技术,掌握着全球82%的稀土提炼技术专利,就连日本最大的稀土加工厂,想提炼一种叫氧化铽的材料,都得花钱买我国企业的技术授权。
一旦我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汽车业马上就遭殃。
早在2010年,中日之间因为钓鱼岛争端,我国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稀土价格迅速暴涨了数倍,日本车企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不少企业的生产计划都被迫打乱。
痛定思痛,日本车企开始了“自救”。
丰田作为日本汽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率先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紧急研发“稀土减量技术”。最终他们研发出了新型电机,通过采用新的磁体材料和设计,成功将稀土金属元素钕的用量降低了20%-30%,并且还用相对储量丰富、价格相对稳定的镧和铈,替代了部分钕。
然而,现实却给丰田泼了一盆冷水。虽然稀土用量减少了,但新电机的生产成本却不降反升,足足增加了25%。而且,由于材料和技术的调整,电机的性能也受到了影响,扭矩下降了15%,直接导致汽车的动力表现不如从前,驾驶体验也大打折扣,丰田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索尼当年还搞了个“城市矿山”计划,想着从废旧电子产品里提取稀土,然后用到汽车制造这些产业里。
于是他们风风火火地回收了足足10万台PS4,结果最后只提取到了可怜的200公斤稀土,连索尼自己一个月的生产需求都满足不了。
其实,为了避免被我国卡脖子,不仅仅是日本的车企,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尝试寻找替代我国的国家。
日本政府兴致勃勃地计划开发越南的稀土。可现实却给了它狠狠一巴掌,项目推进得那叫一个慢,成本还高得离谱。最后项目折腾得半死不活,根本没法满足日本对稀土的大胃口。
澳大利亚有稀土储量,日本又赶紧凑过去合作。可澳大利亚也不是个省心的主,稀土开采受环保因素限制,规模短期内提不上去。更要命的是,在稀土分离和冶炼环节,澳大利亚还得仰仗中国技术。
还有蒙古,日本和蒙古闪电达成协议开发稀土资源。但蒙古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不足,日本就得往里砸钱。而且当地地理环境、政治稳定性等因素也影响着开发进度,到最后,这项目也没能成为日本稳定的稀土供应源。
2023 年,日本又把目光投向了沙特。当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开启中东之行,与沙特就共同投资开发稀土矿一事进行商讨。根据协议,日本与沙特将在第三国探索资源开发项目并进行联合投资。日本希望借此获得关键矿产的使用权,沙特也想借助日本技术在国内寻找新的稀土矿。然而这一合作目前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日本还曾在南鸟岛周边发现储量达1600万吨的稀土矿,可这矿在5000米深的海底,开采难度大得超乎想象,成本高得能把人吓死,根本没法商业化。
日本忙活了这么多年,结果到头来,还是摆脱不了对我国稀土的依赖。
2023年,我国限制了镝、铽等5种稀土的出口,结果氧化镝这种稀土价格,一下子从3200元一公斤涨到8500元一公斤,本田没办法,只好把混动CR-V的产量砍掉12%。
到了今年,我国再次限制钐、钆、铽等 7 种中重稀土的出口,随着中美间的贸易战越来越激烈,我们加紧了这方面的限制。
丰田、日产这些车企的稀土库存最多只够撑两个多月。丰田急得马上投了2800亿日元研发不用稀土的电机,但做出来的电机动力比原来弱了18%,成本还贵了35%,根本没法用。
如今日本也是迫切的希望中美这个关税大战能停一停。
而现在我国还在研究稀土回收技术,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起稀土回收提取的二次供应体系,到时候我国在稀土方面的话语权就更大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等(截图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