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

智己增程新局:66度大电池与一周一充的现实考验

8月头天,智己在朋友圈突然冒出来个“恒星超级增程技术”,说是要杀进增程市场。那天我还在修理厂等保养,隔壁工位老王就嚷嚷:“又来一个想分蛋糕的!”其实也不怪他多嘴,这两年新能源这摊水,谁都想下脚。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说起来,智己背后有上汽撑腰,又拉着宁德时代做电池,说是66kWh的大块头,还配了个高效小发动机。目标很直白——别让人再为续航焦虑发愁,也别老抱怨充电慢、油耗高。理论上挺美,但真落地咋样?师傅们都喜欢用一句话:“纸面数据看着好听,上路才知道。”

7月销量榜单刚出炉的时候,我正好跟车友群里几个朋友聊起过。零跑那会儿第一次冲破5万台,一时间风头无两。有哥们调侃,“没三万+都不好意思混第一梯队。”至于那些连1万都摸不到的品牌……榜单里压根没名分。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智己前阵子连续俩月卖到2万辆,可今年一直卡在“破万”门槛外面。我邻居家小赵去年买了台L6,到现在还吐槽售后点太少,有次去换玻璃升降器,开了两个小时才找到服务站。他说,要不是家附近装得起快充桩,他早把车挂二手平台了。

所以这回智己玩增程,是不是能借机翻身?有销售顺嘴提过,他们内部早盘算好了——纯电和增程并行,不抢自己饭碗,只想着怎么把蛋糕做大点,把原本犹豫的人拉进来。“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他说得轻巧,其实心里也打鼓。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技术细节那块,有次碰见维修师傅闲聊,说他们对那个什么“一分一毫优化”印象最深,比如可变截面的涡轮,好像能提升废气利用率18%。但具体啥感觉,他摇摇头,“客户开不出来,就是省油呗。”还有一点没人注意,大部分人只盯着动力,其实NVH(噪音振动)优化也花了不少心思,据说差值只有0.5dB,人耳基本听不出变化。我自测时倒觉得比上一代安静些,不过副驾坐我妈,她还是嫌胎噪大,说高速像吹风机嗡嗡响……

讲回核心配置,那颗66度的大电池,是主打招牌之一。据CTO项娇讲,这么设定主要是为了减少发动机启动频率。比如城里上下班,每天五六十公里,一周下来基本一次充满够用,不常用油。这事儿群友阿亮亲测过,他天天通勤35公里,用了一周掉到20%才插枪补能。他还特意留意亏电表现——仪表显示百公里5.3升左右,比他之前开的燃油SUV省不少。不过他反映冬天加热空调后掉得快,两三天下来就剩个位数百分比,还被老婆埋怨冷……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有人问为什么非要800V超快充不可?其实现在很多主流增程车型还停留在100kW档口,而智己号称15分钟灌进去310km续航。但实际体验嘛,我帮朋友蹭过一次公共桩,高峰期排队半小时,上枪速度确实猛,但桩体温控不给力,中途限功率。一旁老司机叹气:“理论归理论,你得看咱城市配套。”

顺便八卦一句,这套系统据传还能兼容旧款1.5T引擎模块,就是上汽以前搞Zephyr系列时留下来的底子。所以研发成本摊薄不少。有懂行的技师悄悄告诉我,他们内部已经琢磨下一步升级方案,只不过量产周期未必赶趟市场变化那么快。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不过啊,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挑剔,不光看参数,更关心售后、软件稳定性这些琐碎事儿。有车主私信我吐槽,新版中控屏UI虽然花哨,但偶尔死机重启,还有语音助手识别失灵的小毛病。而且维修网络铺不开,让偏远地区用户挺抓狂。我认识一个东北网友,因为当地没有授权网点,小故障只能托运去省会修理,每次折腾半个月起步,都快成段子手素材库了……

行业圈最近流传一句话,“技术再牛也是基础盘,用起来舒服才叫本事。”其实道理简单,就像当年某品牌靠智能驾驶火了一阵,可最后还是因为用户体验问题掉队。如果只是堆料拼配置,没有整体生态支撑,很难长久立足。这方面业内普遍认为,如果不能解决服务体系短板,再好的产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前几天社区微信群里的讨论,有位老哥晒图自制了一份“城市-郊区-高速综合续航表”,结论竟然和官方宣传相差无几,引来大家围观。不过有人提醒夏天空调影响、电池衰减这些因素不能忽略,所以实际体验千人千面吧,总归是一种尝鲜尝胆子的过程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智己增程新规实测,红海市场里如何突围蓝海机会-有驾

部分信源嵌入正文及日常生活场景描述,如需查证请结合实际情况甄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