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慕尼黑的秋天,空气里总带着一丝金属的冷冽。伊萨尔河畔,宝马总部大楼像四缸发动机般矗立。而今年的IAA Mobility车展,却飘来了不一样的气味——是电驱系统冷却液的微甜?还是中国车企集体出征时,轮胎碾过欧洲沥青路面扬起的尘土?2025年,中国品牌在IAA的参展面积同比激增187%。这不是巧合。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亮剑”。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他们不再躲在角落。不再只展示概念图。这一次,是实打实的量产车阵列。是技术底牌的全面摊开。零跑C10,一辆紧凑型SUV,安静地停在展台中央。它的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265Wh/kg,支持4C超充。十分钟补能400公里。你敢信?这是十万级车型的配置。旁边是哪吒的AYA,微型小车,轴距不到两米三,却塞进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它不豪华。但它聪明。它知道城市通勤者要的是什么——灵活、省心、不贵。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等等。那是什么声音?抬头看。天空中一道银色弧线划过。是小鹏汇天的旅航者X3飞行汽车。垂直起降。六旋翼设计。载重220公斤。它不是模型。是能飞的真家伙。试飞高度达到了150米,续航25分钟。虽然离日常使用还远。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宣言。中国车企不再满足于地面竞争。他们开始思考三维出行。从轮子到螺旋桨。跨度大得让人眩晕。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再往里走。华为鸿蒙智行展区。灯光聚焦在问界M8和M9上。M9,全尺寸旗舰SUV。搭载了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无图也能全国通行。自动变道成功率超过98%。激光雷达+毫米波+视觉融合。算力平台高达508TOPS。它甚至能识别施工路段的临时锥桶,并自主绕行。M8呢?更年轻。更运动。纯电续航突破800公里。800V高压平台。充电五分钟,续航两百五。它们不只是车。是移动的智能终端。是华为“人-车-家”生态的入口。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有人质疑。说这些只是噱头。说欧洲市场不会买账。毕竟,德系三强在这里扎根百年。BBA的工程师文化深入人心。可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在欧盟的销量同比增长63%。其中,纯电车型占比首次突破40%。更惊人的是,在15万欧元以上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问界M9的订单量已悄然进入前三。靠什么?不是低价。是智能化体验的代际差。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我们总以为汽车工业的竞争是动力、是操控、是底盘调校。但时代变了。现在的战场在芯片里。在代码中。在用户每天说的“小艺,打开空调”里。中国的强项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是快速迭代。是用户体验至上。特斯拉当年靠大屏和OTA颠覆传统。今天,中国车企用更细腻的语音交互、更懂国情的导航逻辑、更丰富的车载应用生态,再次改写规则。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你看比亚迪的云辇系统。主动调节悬架软硬。过减速带如履平地。蔚来换电站。三分钟满电出发。比加油还快。理想的城市NOA,已经能在复杂路口自动左转。这些不是科幻。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而德国人,习惯了精密机械的严谨,反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中,显得有些迟缓。大众的软件子公司CARIAD,项目屡屡延期。奔驰MB.OS系统,用户吐槽卡顿。差距,就这样一点点拉开。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当然,挑战仍在。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像一把悬剑。本地化服务网络有待完善。品牌认知度还需时间沉淀。但不可否认,中国车企已不再是“价格屠夫”。他们带着技术、设计、智能化的组合拳,正面冲击欧洲腹地。这场“亮剑”,亮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自信。是体系力。是未来出行的另一种可能。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所以,当夜幕降临,慕尼黑展场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在每一辆中国车上。它们静默。却充满力量。你知道吗?最可怕的对手,不是一开始就强大。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哪。并一步步,走向你想都不敢想的地方。问界M9的激光雷达缓缓旋转。像一只永不疲倦的眼睛。盯着前方。也盯着整个世界。我们,还在等什么?

中国车企集体“亮剑”慕尼黑:从微车到飞行汽车,含问界M8-M9-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