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

35万,能买到一台原价五十多万的进口德系旗舰SUV?还带V6发动机、全时四驱、托森差速器、空气悬架和四轮转向?你没听错,这车就是大众途锐。

可更离谱的是——价格腰斩,依旧卖不动。

我上周专门去试驾了一台2024款3.0T高配途锐,开完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这是一台机械素质拉满、底盘调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豪华SUV,但坐进驾驶舱的第一秒,你又会明显感觉到:它像是从上个时代穿越而来的“孤勇者”。不是它不够强,而是这个世界变了。

一、机械底子有多硬?它是大众的“技术集大成者”

先说平台——途锐和奥迪Q7、保时捷卡宴同属MLB Evo平台。这个平台有多牛?简单说,它是奥迪主导开发的纵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专为高端车型打造,强调操控、刚性和轻量化。像兰博基尼Urus、宾利添越也基于此平台衍生。

我开着这台3.0T V6途锐跑了一段山路,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底盘厚重感和动态稳定性。过弯时车身姿态极其稳健,哪怕速度稍快,侧倾也被空气悬挂牢牢抑制。更重要的是,托森中央差速器带来的全时四驱系统,让四个轮子始终有动力分配,雨天湿滑路面也能稳如老狗。

什么叫托森?它的名字来自“Torque-Sensing”(扭矩感应),不需要电子介入就能自动分配前后轴扭矩,响应速度比多片离合器快得多。你在冰雪路面一脚油门,它不会打滑,而是默默把动力传到有抓地力的轮子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机械智慧,是很多电控四驱学不来的。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再加上后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比普通SUV小一圈,在狭窄路段掉头轻松不少。我试驾时特意拐了个急弯,方向盘还没打到底,车尾已经听话地跟了进来,完全不像一台近5米长的大家伙。

二、驾驶质感:德系“稳重派”的巅峰之作

动力部分,3.0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8AT变速箱的组合,最大功率340马力,峰值扭矩450牛·米,零百加速5.9秒。数据看着不炸裂,但实际开起来,那种线性、沉稳、随叫随到的动力输出,才是精髓。

不像某些新能源车靠电机瞬间爆发吓人一跳,途锐的加速是“推着你走”,不暴躁,但持续有力。8AT变速箱换挡平顺,降挡果断,哪怕在运动模式下也几乎听不到顿挫。这才是德系豪华车该有的“从容感”。

刹车脚感也值得一夸。很多人忽略这点,但一台好SUV,刹车必须线性。途锐的刹车初段不突兀,中后段制动力充足,紧急刹停时信心十足。我试过几次模拟突发情况,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介入及时,没有慌乱感。

唯一遗憾的是——2025款车型已全系取消3.0T版本,仅保留2.0T发动机。虽然2.0T也有245马力,够日常用,但少了那份从容与底气。这信号很明显:途锐正在为停产铺路。

三、内饰设计:用料扎实,但灵魂没跟上时代

坐进车内,第一印象是:高级,但老气。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中控台大面积皮质包裹,缝线工整,按键阻尼清脆,关门声“嘭”一声闷响,质感满分。15英寸中控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尺寸不输新势力。可问题是——UI设计像2015年的安卓手机。

菜单层级深,反应不算快,语音识别基本靠猜。你想调个空调温度,还得伸手点屏幕,没法动口。相比之下,问界M9一句“打开座椅按摩”,所有功能一键到位。

座舱体验的本质差异就在这儿:途锐在拼“硬件堆料”,而国产新能源在拼“交互逻辑”。

配置上,L2级辅助驾驶、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矩阵大灯、360影像都有,但功能逻辑偏传统。比如车道保持,纠偏动作有点生硬;自适应巡航在市区跟车时反应稍慢。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够“聪明”。

空间方面,轴距2894mm,后排腿部空间两拳有余,地板纯平,中间乘客舒服。但对比理想L9、问界M9这类六座/七座车型,功能性弱了。人家能变“客厅模式”,你只能当“司机工具”。

四、真实车主怎么说?一位途锐3.0T车主的自述

我在车友群认识一位张哥,2022年花60多万买的顶配途锐。他跟我说:“现在后悔吗?不后悔。但再选一次,可能真会看新能源。”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他说,途锐开高速稳得像船,跑川藏线底盘信心十足,托森四驱让他在雨季进山毫无压力。但问题也明显:油耗高,市区动辄14L以上;保养一次小两千;去年空气悬挂坏了,换个气囊花了八千多。

“我儿子在上海上班,租个车位每月800,电费才几毛钱。我这车加满一箱油,差不多够他开半年。”他苦笑,“不是车不好,是使用场景变了。”

五、横向对比:35万预算,你会怎么选?

我们拿三台车对比:大众途锐 3.0T(现终端约35万)、理想L9、问界M9。

维度 途锐 理想L9 问界M9

动力形式 纯燃油V6 增程式电动 增程式电动

零百加速 5.9秒 5.3秒 4.3秒

智能座舱 传统车机 双15.7英寸屏+语音 鸿蒙座舱+AR-HUD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辅助驾驶 L2级(基础) AD Max(城市NOA) 华为ADS 3.0

底盘配置 空悬+托森四驱+后轮转向 空悬+CDC 空悬+CDC+后轮转向

后期成本 高(油费+保养+维修) 低(用电为主) 低(用电为主)

结论很清晰:

如果你追求驾驶质感、机械素质、长途穿越的可靠性,途锐仍是“宝藏车型”。

但如果你是家庭用户,看重智能化、舒适性、用车经济性,L9和M9几乎是降维打击。

六、未来怎么看?途锐真的要“凉”了吗?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从商业角度看,途锐的困境不难理解。进口身份导致成本高,销量起不来;电动化转型慢,品牌溢价又拼不过BBA。大众把资源倾斜给ID.系列和电动平台,途锐自然被边缘化。

但它真的过时了吗?我不这么认为。

途锐代表的是一种“机械信仰”:不靠堆屏幕、不靠讲故事,而是用扎实的底盘、可靠的四驱、精密的调校说话。这种车,适合那些真正懂车、爱开车的人。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更愿意为“冰箱彩电大沙发”买单。驾驶乐趣,成了少数人的奢侈品。

写在最后:你会选一台即将停产的德系旗舰吗?

35万买一台途锐,性价比前所未有。你拿到的是一台接近百万级机械素质的进口SUV,是大众技术皇冠上的最后一颗明珠。

但它也有硬伤:智能化落后、后期成本高、保值率堪忧,甚至可能面临停产后的维修难题。

所以我的建议很实在: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 如果你是驾驶爱好者,常跑长途或非铺装路面,能接受高油耗和保养成本——途锐值得入手,且买且珍惜。

❌ 如果你主要城市通勤,看重科技感、家庭舒适性和用车经济性——国产新能源是更理性的选择。

这不只是一次购车选择,更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撞:是拥抱极致的机械魅力,还是顺应智能化的时代洪流?

各位车友,如果是你,35万预算,你会把票投给这台即将谢幕的德系旗舰,还是转身投入新势力的怀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我是老司机我,一个不说废话、只讲真话的汽车观察者。

有朋友问我:“途锐还能买吗?”我的回答是:能,但要清楚代价。

大众旗舰扛不住了,跌至35万仍无人问津,进口V6四驱+空悬-有驾

如果你有关于途锐用车、保养或二手车的问题,尽管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