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前夕,宝马带着新世代iX3出场,气场可谓拉满。作为宝马进入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首款新世代车型,这台车一亮相就引来了围观,无论是宝马铁杆粉还是“吃瓜群众”,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熟悉宝马的人都知道,这个从1916年一路走来的老字号,历史上靠1500车型翻过身,靠5系、3系、7系稳住了江山。每次汽车行业的风向变,他们就敢第一个跳进来尝试。这次面向智能化、纯电的时代,宝马想给大家看看自己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iX3的设计按理说应该非常“宝马”,可话说回来,宝马每改一回外观,网上总有人一阵吐槽。有的人见了新世代iX3的前脸,说那“双肾”格栅像变异的鼻孔,也有人说看着怪别扭。其实宝马的设计师一直这么干——既要让老粉丝识别出来“哦,这是我们宝马”,还偏偏要加点新意思,这就难免让人有点不习惯。说到底,这辆iX3的格栅致敬了60年前的1500,那微微内凹的“鲨鱼鼻”,一看就是经典血统。车身线条、后门的拐角,都是宝马粉丝的“心头好”。但人家设计师不光玩回忆杀,还带来点科技炫技,比如前脸的“天使之翼”大灯,LED灯光和格栅做成一体化,外观科技感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如果说外观还在争议,那内饰和驾驶体验就绝对是绕不过的招牌。宝马一直讲究“以驾驶员为中心”,不是嘴上说说。iX3的座舱,设计有点心思,搞了个“视觉锥”理念,就是让开车的人少点分心,眼睛不用来回瞄仪表。方向盘上按钮、HUD抬头显示、中控屏都做了互动联动,拇指一转、眼睛一瞥,啥都能操作,安全感直接拉满。
新一代的电驱系统是亮点。宝马给iX3配了第六代电驱,电池也玩大圆柱,800V高压平台,续航、充电、动力都在同级别里意味着主流水平。内部还有AI“超级大脑”,分四块管理,娱乐、辅助驾驶、车辆动态、舒适性,全都交给AI打理。有意思的是,车里的线路比以前短了600米,重量轻了,造车也更高效了。
聊到驾驶嘛,这可是宝马死忠最关心的。都说新能源车像“电动大沙发”,宝马偏不信邪。iX3的平台注重驾驶乐趣,底盘和悬挂调校上手一试就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宝马粉到现在还这么铁,不是说其它品牌造得不行,是宝马的驾驶体验,真不是把沙发放进车厢那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这次iX3针对中国市场还专门做了“中国定制”。轴距直接加长100毫米,后排空间敞亮,后座由上海本地团队专门设计,坐感更舒服。底盘也针对中国复杂路面重新调校,城市开、郊区开都不再“跳脚”。
宝马和中国供应商也合作得密切。比方说,跟阿里巴巴一起开发了专业的大语言模型,AI语音助手更像中国人聊天那样顺畅。从导航到调空调,说两句话它就明白你要啥。又比如联合Momenta做自动驾驶,本地化适配中国的路况,城市、高速,都能用。更别说,这套辅助驾驶架构还能“自我学习”,后台像有老司机一样帮你看路。
说到合作,有观点觉得中国供应商成了外企的救命稻草。但其实,宝马也是拿自己的技术和标准去“调校”这些新方案,真要达到“宝马标准”,不只是供应商一头热。要双方都出力,才能让新车打磨得又像宝马又懂中国人。
在中国汽车市场,不少消费者现在追捧那些“带冰箱带彩电大沙发”的产品,觉得车就是个高级客厅。宝马偏不拐弯,坚持“驾控优先”。不少宝马粉,在意的首先是开起来过不过瘾,而不是能不能坐着看电影吃烧烤。这个圈层,追的不是工业品消费,是认同感和个性化。
新世代iX3出现的意义也正在这里。它既是经典的延续,也是宝马对未来的自我进化。从设计、驾驶、智能,到中国市场的独特方案,这一切让宝马的铁杆粉丝有底气说一句:“我们的宝马,还在!”
要说这场汽车市场的风波里,宝马iX3能不能大有作为?其实答案挺简单:宝马依然是那个宝马。
得失之间,时间自然会给出回应。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