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天换日,维斯塔潘凭什么打破迈凯伦蒙扎优势?
刚刚看到F1蒙扎排位赛的成绩,你要是个赛车迷,这瞬间大脑里绝对要蹦出俩大大的问号:怎么今年又是维斯塔潘,怎么又是红牛!别说,蒙扎说白了就是迈凯伦的“老主场”,按理说在这条高速+极低下压力的赛道,迈凯伦应该是最吃香的那一个——可维斯塔潘硬是在这里第五次从迈凯伦嘴里抢下了杆位,还顺带一口气把蒙扎历史最快单圈纪录给干掉了,让人冷笑又震撼,这究竟是技术碾压还是运气眷顾?我带大家好好扒一扒!
先说蒙扎对车的要求。你想啊,这条赛道的直路占比,夸张到80%都在全油门,所以抓地力、牵引力什么的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就看下压力的处理。迈凯伦最近风头很猛,动不动就在高下压力赛道做奇迹,但蒙扎这种极限“去下压力”的场地,迈凯伦那套“高下压力魔法”就突然不灵了。这一圈比下来,迈凯伦居然是所有今年参赛车里直道尾速最慢的那个,这画面…你感受下:全场都在飙车,只有他像个“省油模式”在后面晃。
再看今年的红牛,那才叫一匹科技野马。往年蒙扎红牛没少吃亏,但今年他们猛地调整,RB21直接将下压力设到极限低,还给维斯塔潘装了一块边角大到离谱的尾翼——仔细看图片,你会忍不住想笑,这夸张造型以前可从没见过。这样,法拉利、红牛、迈凯伦三强,尾翼高度是法拉利最低,然后红牛,然后迈凯伦最高,你品一下这次技术博弈,“谁阻力小谁先跑”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说实话,如果只是拼速度,谁都能在数据上下点功夫,蒙扎的真正大招其实是“拖车尾流”(你懂的,就是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跑,气流一换,能快0.3秒)。理论上不管法拉利、红牛还是迈凯伦,只要完美安排队友拉尾流,就能多出冠军所需的关键时间。可偏偏今年三家都“摆烂”了,谁也没用上。迈凯伦俩车手现在全是争冠军的料子,让谁帮谁拉尾流,分分钟闹出内讧,干脆谁都不帮,指望凭实力硬刚;红牛那边本来让角田给维斯塔潘拖圈,结果Q3一上,角田的电池直接罢工,计划泡汤;法拉利本来也很有戏,汉密尔顿又罚退五位,按理说本可以让人帮忙拉车,可没动作,队友一出维修区就各跑各的。瓦塞尔还解释了一番,说配合拖圈对轮胎损耗太大,收到规定限制,怕影响整体策略,还是放弃了。
于是一圈乱上加乱,最终大家拼的是纯硬实力。没有尾流优势,法拉利本来在直道很猛,但和迈凯伦比弯速还是差点意思;红牛看起来两边都能打,不仅直线跑得飞快,最厉害的其实是在高速弯,维斯塔潘能精准切入,稳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用了外挂。不是吹牛,这就是数据说话:红牛的前翼,比大多数对手都厚实,给维斯塔潘高速入弯信心满满。周五练习他还抱怨尾部乱晃,后来工程师调了一下,整个车变得又稳又听话,维斯塔潘经验老到,一秒钟换风格,别人慌他不慌。
迈凯伦的诺里斯其实也算“运气主角”,但表现差点意思。他自己都说:“失误太多了,节奏乱套,优势没用上。维斯塔潘太完美了。”我看了现场,诺里斯几次误压路肩,频繁锁死,直接放了Q2首圈,后面还得靠车队配合皮亚斯特里“拖车”圈才好不容易蹭进Q3。这还不是最逗的,Q3那圈,诺里斯疯狂冲线,线都过了还不减速,给维斯塔潘奉献最后一脚“尾流速差”。你以为诺里斯自己拿了杆位,解说员大喊庆祝,结果三秒维斯塔潘就来了个大神下凡,直接把纪录刷到飞起——迈凯伦车队高兴还没来得及,转头就傻了。兄弟义气,到底是真的。
法拉利这边只能说中规中矩,勒克莱尔第四,汉密尔顿第五。蒙扎今年重新铺了新沥青,抓地力全新体验,但低阻力这套不如过去吃香,原本追求极限少翼片,现在反而发现“添点前翼”在S弯分秒必争。赛后勒克莱尔很实在,说自己已经“吃尽了极限”,意思就是今天他们车不够硬,大招没出来。
梅赛德斯其实也有点戏。拉塞尔想用硬胎,经理听了好像又没听懂,两边对“计划”理解不一样,结果大家一脑门问号。成绩慢了零点一五秒,就成了“跑得最快,却最迷茫”的角色。谁让他们轮胎升温太快,温度到了又不敢拼。拉塞尔都后悔死了,说当时应该再强调一次。
时间卡到这,排位结束,真正的较量还在路上。你要说正赛还有悬念吗,当然有——维斯塔潘自己都很实在,说:“我身后可是两台迈凯伦!”但他手里有杆位,有红牛这台蒙扎“神兵利器”。如果起步守住第一,他俩兄弟一前一后能玩出不少花样。这不是瞎扯,真到比赛发车,维斯塔潘只要在前面撒了命地跑顺便帮诺里斯带点尾流,迈凯伦那点弯速,竟然能在红牛最擅长的高速直道上补回两毛钱,够诺里斯赚足积分。
今晚九点,猛男起步。维斯塔潘和诺里斯这对“兄弟”谁能笑着冲线?只有等结果揭晓。关注赛车猫,看遍全球赛车文化!觉得有意思,记得转发给你的赛车圈朋友——如果你也想走职业道路,赛车猫F3资源帮你安排,至于F1,那得看你造化了!
这才是F1的世界,技术和智慧的多维较量,谁也别小瞧了红牛和维斯塔潘的蒙扎神话!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