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买车越来越难了?纯电的怕续航焦虑,买了车还得天天琢磨去哪儿能充上电,增程的又被说动力不行、噪音大。大家嘴里都喊着要绿色出行,可真到掏钱那一刻还是纠结得要命。前阵子智己LS6上了央视,不少人都在说:是不是新能源车终于要扬眉吐气了?央视都下场实地测试了,这操作你见过吗?
先说说这场直播,云南丽江,海拔两千多米,小雪山的景儿,主持人尼格买提在车里坐得一愣一愣,旁边智己那位CMO一路陪聊。别说,这场面看着挺新鲜。央妈亲自下场,不用流量网红带货,也没有高大上的广告,直接拿新一代智己LS6出来做实验,上路跑一圈,说白了就是让大家瞧瞧,这车到底值不值?
场子里测的东西不少,挑最关键的聊几个。首先大家关心的都是增程器到底吵不吵,开增程车的朋友可能懂:“一踩油门,发动机呜呜地叫,哪怕电量没用完也跟拖拉机一样。”智己这次给自己打了个包票,说“我们增程器彻底降噪了”。怎么验?直接让尼格买提蒙眼随时切换电/油模式,让他猜猜是哪种,一连切了好几回,主持人压根没察觉动静。主动降噪技术,增程器介入噪音增量只有0.5分贝,最低甚至0.01分贝,用实际效果堵住了质疑。说穿了,有多少人换车、选车不就是图个安静、舒服,谁愿意天天车里被发动机吵得脑瓜疼?
又说到亏电性能问题。传统增程车一直被骂:电没了动力跟着歇菜,开起来跟“二手五菱”似的,一点不畅快。智己扛起了“增程车也能全程有劲”的旗子,来了一轮极限测试:高海拔+爬坡路况+四人满载+行李箱堆个满,电量还只剩下15%。再造对比,纯电版也是满电但没装行李。同样的路,飙同样的速度,竟然增程版0.44G峰值加速,纯电版是0.46G,基本打平了。实在话,这下才是真的解决了传统痛点。别说长路自驾,哪怕重庆、贵州、东北山区那种上下坡、转弯密集的路线,也不怕半路掉链子。
央视都做了什么花里胡哨的小实验?放了一个透明鱼缸,让车一路拐弯跑山路,看看水多不多撒出来。结果是一点也不洒,连老司机都服气,“底盘和悬架真是到位”。还有云台车身、舒适制动、数字底盘这些听着新鲜,其实都是针对晕车、急转弯、刹车点头的方案。坐这车,哪怕小时候刷晕车药长大的朋友估计也能安稳坐山路。
再聊聊充电速度。增程车被喷得最多的就是“续航是长,可充电比纯电慢”。智己新一代LS6这回不玩套路了,跟纯电版用同一套800V超快充技术,实地测试,两车都是从20%电量起步一起充,同样时间内,增程车充到了74%,纯电车才63%,是不是有点反常?别急,其实是因为两款电池容量不同,但整体补能速度基本没差。也就是说,选了66度大电池的增程专属车型,不仅纯电续航能干450公里,还能享受15分钟补310公里的超快体验。谁还纠结补能慢?
可能你会纳闷,新能源车空间再大,还是没油车灵活,泊车、转弯什么的都麻烦。智己这次拿出后轮双向18度转向技术,让LS6只有4.79米的小转弯半径,窄路掉头一把就过去。还有一键泊入功能,断头路、死胡同那种最难停的地方都能自动摆进。视野盲区也加强了,等于车自己“长眼睛”,不仅让主播直呼厉害,也让一堆老司机感叹“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你说这些科技和体验升级到底是噱头还是实用?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和用户逼出来的。燃油车虽然经久耐用,可政策一推、牌照一限、电价一调,这日子就变味了。新能源车一窝蜂上马,谁都说自己能“解决焦虑、像油车一样开、速度不输燃油”。可真要实践,尤其是极端路况下,还是得看企业核心技术能不能扛事。
这里就要追问一个问题:咱们为啥那么关注央视“帮着带车”?只有官方做实验才可信?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制造大规模新技术转化,往往需要“央妈”这样的公信力背书。别的不说,央视亲身体验站台,对偏远地区、对新能源汽车还犹豫的人群,就是把信心一把拉起来了。能让大家真正敢买、电车遍地跑,不只靠技术进步,也得有社会认知引领。你愿不愿意相信新能源已经可以完全代替燃油?这种问题,消费者自己判断的同时,媒体公信力其实就相当于行业“最后一块拼图”。
智己这次表现能火,有几个深层次原因:一是高端品牌背书,能保证研发质量不是速成品;二是全域自研,增程器、底盘、车身、降噪系统都是统筹开发,有底气做极限挑战;三是什么?对用户痛点琢磨得透,看见大家纠结什么、难受什么、担心什么就想法设法搞定。所以看完央视直播,不少人可能会换个思路:“不是增程不行,是传统增程不行,新一代的技术换了天地。”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种局部革新只能说是“新能源路上的一个台阶”。中国制造现在能做到纯电续航长、增程无噪音、充电同油车快,但整个行业的“焦虑锚点”还没完全消除。比如极寒、暴雨、地震这些极端气候,还需要长期追踪;比如依赖于高水平基础设施(超快充电站、智能道路),落差比较大时,体验依旧有障碍。再比如售后、配件、二手车保值率,新车牛是牛,三五年后能不能继续撑住也是个问号。
其实这些问题不光是车企、消费者头疼,也是中国制造想要引领全球的必答题。今天看智己在央视直播上刷了把脸,让大家都多了一分“新能源值得信赖、自己也想买一辆”的冲动。可是,咱不能只被一次直播和几次高光时刻捧热,该问的深层问题,市场还是要继续逼出来。
未来怎样?我觉得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科技企业去卷性能、卷智能、卷体验,不光让你“用着方便”,还得“用着放心”。等到有一天,这些技术和服务成为行业新标准、全民认知普及,新能源车才不再被看作“新物种”,而是真正替代了传统出行方式。“中国智造值得信赖”不是一句标语,是靠一次次央妈下场、一次次技术进化堆出来的。
如果你还在犹豫买什么车,不妨多看看央妈亲测、多体验一下这些新技术。别被网上“增程无用、纯电鸡肋”带偏了节奏,科技的本质其实就是让大家过得更简单、更高效、更舒心。等到哪天你发现自己去远方也不再多带插线板、坐车不再怕晕、加速超车随心所欲,那才是真的实现了“新能源自由”。智己这波能成为爆款不是巧合,而是真的对准了你我的日常所需。对于像我们这样希望汽车变得更贴心、有劲,科技和体验不断推新的普通人来说,这种变化和进步,才是值得最大用力去期待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