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配套的充电设施,充电接口标准也未能跟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迅猛增长。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的更新,有两则重要消息值得关注。
首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全国技术委员会归口,分别是GB/T20234.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和GB/T20234.3-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直流充电接口》。这两部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汽车标准化的正式实施。新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将最大充电电流提升至800安培,充电功率也相应提高至800千瓦。
其次,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近发布了2023年国家标准第9号公告,批准了一系列与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新标准。这些标准都与中国的“ChaoJi”充电接口技术标准紧密相关,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共同制定和制定的。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首先,关于国家充电标准的更新,备受瞩目的GB/T2015标准迎来了大功率充电的支持。此外,名为“ChaoJi”的充电接口标准也已经准备就绪并获得了官方认可。虽然充电接口看似微小,但它实则关乎众多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体验,以及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充电桩、充电枪等完整产业链以及其他相关零配件公司。因此,充电接口标准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这两则消息给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根据国家标准局的公告,新的超级充电标准将于明年4月实施,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通用要求、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以及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等三要素。
相较于现有的GB/T2015充电接口标准,超极充电接口技术路线源于对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的需求,提供更领先且完整的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其充电接口更小,但充电容量更高。面对高达900kW的大功率充电,新的标准在应对发热问题上也做出了重要改进和补充,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触电、防火等方面的安全设计。电缆组件采用液冷技术,并配备了温度监测系统,提高了导电充电连接器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新的充电接口标准和超级充电标准的实施,将为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变革,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除去接口背后的控制电路和通信协议的不同,ChaoJi最大的变革在于其充电标准能够灵活调整充电枪的充电接口。以特斯拉独有的NACS标准充电枪接口为例,它集成了直流和交流两种充电方式,车内只需设计一个统一的充电端口。
先前,国家标准GB/T2015仅支持最大250A的电流,难以满足充电桩对于大功率充电的需求。然而,随着GB/T2015标准的更新,最大充电电流已提升至800A,解决了大功率充电的瓶颈问题。尽管800kW的峰值功率已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但充电容量仍存在上限。过高的容量不仅会对配电网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超级充电站的容量成本。
这两个标准是否趋同?尽管从名称上看,“超极”充电标准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中国牵头,日本、德国等国共同起草。经过多年的科学系统研究和样机试制,车检利用了国际上主要的四种直流充电接口系统,改进了原有系统的缺陷,满足了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尽管“超极”充电标准刚刚获得国家标准验收证书,但已有一些整车厂和充电桩厂商开始广泛开展工作。
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未来的走向。国标GB/T2015与超极充电标准有可能趋同。如果超极充电标准的实施导致充电接口发生变化,而新车型均采用新接口,那么现有的充电手枪可能需要使用“转换头”来适应。当然,另一种选择是保持原有的加载界面形式,并在某些场景或特定类型的车辆上率先采用超极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标准。
超极的充电标准不仅针对国内市场,更旨在连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早在2017年,超基国际联合工作组就已成立,并得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认可。超极技术解决了各种国际充电接口标准的问题,适用于各种功率等级的充电,并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它还支持即插即充、V2X、自动充电系统等技术应用,并为大功率充电预留了空间。同时,超极标准兼容三大国际充电标准:CHAdeMO(日本标准)、CCS1(美国标准)和CCS2(欧洲标准),为统一全球充电标准铺平了道路。
未来,超极接口标准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可能是特斯拉的NACS标准。特斯拉NACS标准得到了多家汽车制造巨头的支持,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特斯拉在全球直流快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超级充电桩数量已超过5万个。中国的超集充电标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销量占比超过60%。这为中国超极充电标准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