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3分钟出来,旁边排队加油的Q7车主盯了我一路,900V这玩意儿正在把那帮燃油车老炮们逼到墙角
G60沪昆高速服务区,我把ES8开进换电站,旁边加油区排了六七台车。进去的时候瞥见一台黑色Q7的车主正拿着手机刷着什么,等我换完电出来,那哥们儿还在队伍里慢慢往前挪。他看我的眼神,怎么说呢,就像看见什么不该存在的东西。
三分零八秒,满电。
这事儿要搁以前,我压根不信。
开了十五年油车,什么涡轮增压、缸内直喷、48V轻混……该玩的都玩过。电车?那玩意儿不就是城市代步工具么,跑个长途还得提心吊胆找桩。朋友把这台ES8塞给我那会儿,我心里多少有点犯嘀咕。
结果这一趟下来,观念多少有点松动了。
晚上在莫干山的营地,车停在帐篷边上,拉出来那根外放电线。电磁炉烧水、投影仪放电影、蓝牙音箱放着歌,老婆还插了个卷发棒……6.6千瓦的功率,愣是撑了整整一晚上。
旁边一台途昂车主凑过来:“兄弟这啥车?还能当充电宝用?”
“蔚来,电的。”我递给他一罐啤酒。
“电车能跑这么远?”他明显不太信。
“刚从上海过来,换了一次电。”
他沉默了会儿,说他那台2.0T百公里油耗十三个多,这趟跑下来加了两箱油。我没接话,只是笑笑。有些事不用说透,大家心里都有数。
前阵子在陆家嘴试驾问界M7,那套华为智驾给我整不会了。
早高峰,延安东路高架转南北高架那段,车流密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我松开方向盘,车自己跟着前车走,变道、加速、刹车……全程没碰过一下。最邪门的是有个外卖小哥突然从车流里窜出来,我脚都还没抬,车已经开始减速了。
副驾的哥们儿当场就懵了:“你没踩刹车?”
“它自己踩的。”
“卧槽……”
后来才知道,那一颗192线的激光雷达能看到一百五十米外的东西。这玩意儿的反应速度,说实话,比我快多了。当然,也不是完全靠谱,偶尔会急刹一下,或者犹豫要不要变道。但大部分时候,你真的可以放心交给它。
极氪9X那个蟹行模式我是在地下车库见识的。
朋友公司的车位,两边都停着车,中间那条缝估计也就两米宽。我正寻思怎么倒进去,他说:“看我的。”然后车就横着平移进去了……真的是横着,跟螃蟹走路似的。
“后轮能转15度。”他关掉电源下车,“五米多的车,能在原地转圈。”
我站在车外看了半天,琢磨着这技术以前只在概念车上见过。现在量产了?
价格这块儿倒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红旗那台天工06,17万多。我一开始以为看错了,900V平台,780公里续航,城市领航辅助……这配置搁两年前怎么也得三十万起步。零跑B01更狠,十五万就敢把智驾系统塞进去。
这就跟当年智能手机普及一样,头一批iPhone卖五六千,现在两千块的安卓机该有的都有。技术下放的速度,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快。
比亚迪海豹DM-i是我一哥们儿在开。他的用车逻辑特别简单:市区用电,长途用油,从来不纠结。上个月陪他跑了趟武汉,全程八百多公里,没充电没加油,到了还剩一百二十公里续航。
“你焦虑个啥?”他边开边跟我说,“电车也好,油车也罢,能让你省心的就是好车。”
这话我琢磨了挺久。
上个月在广州打车,司机开的是传祺向往S9。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这车的华为系统特别好用,手机导航三指一划就能甩到中控屏上。我坐在后排看着那套鸿蒙座舱,突然觉得,技术从来不是那些冰冷的参数,而是能不能让你的生活方便一点。
岚图梦想家我坐过一次。
后排那个零重力座椅,躺下去的时候腰部和腿部同时抬起,整个人陷进去……车载冰箱里放着冰可乐,头顶屏幕在放电影,外面的喇叭声、发动机声全都被隔绝在外。那一刻我在想,这或许就是有些人愿意花大几十万买MPV的原因。
前两天看到尊界S800的消息,百万级,配车载无人机。
坦白讲,我不觉得无人机有多实用。但它至少说明一件事:中国品牌在玩技术这块儿,真的不虚任何人了。什么途灵龙行平台、四电机独立控制、后轮转向十度……这些玩意儿以前都是奔驰S级、宝马7系的专属。
现在?
国产车照样能做,而且做得不差。
电车到底香不香?
这问题我现在也没法给你一个确切答案。你要是每天通勤就三五十公里,小区有充电桩,周末偶尔跑个近郊,电车大概率省心。你要是经常跑长途,充电条件又不太理想,或许混动更合适。
至于那些什么900V平台、激光雷达、域集中架构……体验过了自然会有判断。听别人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去试驾一次。
我那个死守燃油车的老炮朋友,上周末约我吃饭的时候说,他在看理想L9。
“不是说电车不行么?”我笑着问他。
“不是我想看……”他夹了口菜,“是这帮车企卷得太狠,不了解一下心里不踏实。”
我举起杯子碰了碰他的:“那你可得抓紧。”
“为啥?”
“再过两年,可能就没人记得什么叫续航焦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