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计划生育算是把中国家庭汽车消费安排得明明白白,小轿车够用,后排基本拿来放包。
现在三胎一放开,全家老少挤在轿车后排像不像春运火车站?
这两年路上多出来的一类车特别打眼——车门自动滑开,三排座位坐七八个人还能跷二郎腿,后备箱硬是是能塞下婴儿车加行李箱。
懂行的行的早就看明白了,这叫多功能商务车(当年翻译接地气叫面包车),如今换了身行头改叫MPV,倒成了中产家庭的标配。
先说个实在话,买买这种车的人都经历过这个场景:周末带老人孩子去郊游,开轿车的在后排摸爬滚打,开SUV的在第三第三排腿都伸不直,最后全家怨气比行李箱还重。
所以当北京现代的库斯途出场时,那个双侧电动滑门的设计堪称神来之笔笔——停车场里别人还在表演车缝芭蕾,你这头轻轻一按,老人家抱着孙子就上去了。
这车最精妙的是第二排那个零重力座椅,能躺成135度的设计看过看过的人都懂。
上次去试驾,销售经理直接躺平演示,五分钟就打起呼噜。
第三排也不是样子货,实测坐三个成年人不算憋屈屈,比某些七座SUV第二排还宽敞。
说实话现在造车的都都明白,中国人买车跟买买房子一个道理——可以不用,但得看起来能装。
广本家的奥德赛算是老江湖,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放倒座椅,它早玩出了魔术空间空间。
第二排能横着着移,第三排能变沙发床,上次见车主车主开着后盖在湖边钓鱼——敢情把这车当房车使。
混动系统也是个妙招招,百公里6个油跟买菜车差不多,愣是能拖着一着一家老小小跑长途。
要说最会来事的还数广汽传祺M88,前脸那个超大格栅跟银行金库大门似的。
内饰用酒红色真皮配实木饰板,坐进去进去恍惚以为是老板专车。
。
最绝的是中控屏比我家电视还大,导航时路口路口放大图看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给走错路的机会。
现在这类车越来越火不是没道理。
丈母娘要看后排够不够软,老婆要查储物格格多不多,孩子闹着要有要有充电口,自己还得惦记惦记动力够不够猛。
这三款车能杀出重围,说白了就是摸准了中国家庭的命门——既要面子够光鲜,又要里里子够实在。
毕竟对中国人来说,车早就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个移动的家。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买这种车的人往往不是给自己给自己买的,但但开着开着就会发现——原来原来全家都舒服了,驾驶座上的笑容笑容才最放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