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复活 宝能操盘 千亿野心能否照进现实
九月的汽车行业炸响一声惊雷。沉寂两年的威马汽车突然宣布复产。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如今披上新战袍。重返赛场。这家命运多舛的车企。背后闪现宝能系身影。它计划三年内启动IPO。五年挑战年收入1200亿。宏伟蓝图令人咋舌。但现实同样残酷——负债超过200亿元。市场竞争惨烈如斯。威马能否真正重生?
❶ 重整计划出炉 九月复产在即
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威马汽车的重整投资人与新股东。已全面接管运营。他们发布了《致供应商白皮书》。详细说明了重整情况。法院批准了重整计划。债务清偿方案同步公布。
债权金额15万元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超过15万元的部分。通过信托受益份额按比例清偿。这是解决历史债务的关键一步。
威马计划今年9月。在温州基地恢复EX5和E5车型的量产。2025年确保产销1万辆。争取2万辆。预计收入10亿至20亿元。看似可行的起点。
❷ 宏伟三部曲 目标令人瞠目
新威马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堪称汽车行业最大胆的复兴蓝图。
复兴阶段(2025-2026):今年9月复产EX5和E5车型。确保年产销1万辆。争取2万辆。同时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2026年实现10万辆量产。预计收入近百亿元。
发展阶段(2027-2028):年销量目标25万-40万辆。推动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利用AI赋能研发、生产、营销全链路。并启动IPO筹备。野心勃勃。
跨越阶段(2029-2030):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成为行业新标杆。极其宏伟的目标。
产品规划方面。新威马将覆盖纯电与增程两大技术路线。未来5年推出10款以上新产品。涵盖A00级至C级的轿车、SUV、MPV和跨界车等类别。
❸ 宝能系身影 实力成谜
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为威马汽车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这家2023年9月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实缴资本仅0.42亿元。参保人数为0。实力令人怀疑。
天眼查信息显示。翔飞汽车与宝能系关联密切。翔飞的主要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实控人为黄晶。而黄晶的关联企业中。出现了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身影。
宝能系自身深陷财务困境。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姚振华个人被执行金额也超310亿元。这样的背景。能否支撑威马复兴?
❹ 政府强力支持 温州全力助推
威马的复产之路获得温州市政府强力支持。地方政府及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协调本地供应商合作。
温州市正考虑提供复工复产补贴。产线技术改造支持。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补贴。并优先将新威马纳入本地公共采购范围。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在资金方面。在温州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新股东翔飞汽车正与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接沟通。以股东的优质资产等作为增信开展融资。为复工复产提供资金保障。
❺ 严峻挑战 前路坎坷
威马的复兴之路面临多重挑战。品牌信任危机首当其冲。威马此前因自燃事故、“锁电”风波引发车主集体投诉。严重损害消费者信心。破产期间。车主更面临维修无门、车机停更等困境。重建信任需时。
市场竞争极度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比亚迪年销量达400万级。吉利、长安、长城等也稳居100-200万规模。二三线品牌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威马最辉煌时年销量仅4.42万辆。如今要实现百万目标。难度极大。
资金压力巨大。威马重整主体债权总计超148亿元。另有超112亿元暂缓债权。业内估算仅完成交接和初步复产就需数十亿现金。若要真正重启。资金缺口可能超百亿。宝能系自身资金紧张。能否持续投入成疑。
结尾思考
威马汽车的重生大戏。刚刚拉开序幕。宏伟目标与严峻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宝能系操盘。政府支持。计划看似完美。但执行才是关键。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市场不会给威马太多时间。2025年的市场竞争。远比2020年更加残酷。特斯拉降价。比亚迪出击。新势力分化。威马能否杀出重围?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威马的复活之旅将充满悬念。它要么成为车企重生的经典案例。要么再次证明汽车行业的残酷无情。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