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汽车圈又炸出一个大新闻!
倒闭边缘的威马汽车,居然宣布复工复产了!
这简直比“老头乐”跑上高速还让人震惊。
当年也算是新势力里的“四小龙”之一,如今落得个破产重整的下场,让人唏嘘。
这回靠着新金主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接盘,威马想“诈尸”回血,这步险棋到底能不能走通?
要说威马的倒下,那真是一部“血泪史”。
累计亏损超200亿,负债260亿,工厂停产、员工欠薪、经销商跑路、售后瘫痪……这一连串的暴击,直接把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砸进了谷底。
2023年彻底凉凉,申请破产重整。
谁能想到,两年后的今天,居然还能看到“威马汽车温州生产基地正式启动复工复产”的消息。
十几台EX5和E5车型已经下线,准备重新铺向市场。
温州工厂也恢复了400多人的规模,新威马还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实现复产,力争产销1万至2万辆,2026年扩产到10万辆,2027年启动高阶智能驾驶车型量产,甚至还想搞IPO,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的目标。
这口号喊得,够唬人!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威马想要东山再起,恐怕没那么容易。
首先,信任危机是最大的拦路虎。
之前威马的售后服务简直就是“灾难现场”,车主们被伤透了心。
现在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难度系数堪比蜀道。
其次,技术创新是关键。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家车企都在铆足了劲搞研发,威马拿什么和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小米这些狠角色竞争?
如果还是老一套的技术,恐怕很难突围。
再者,资金链能否持续也是个大问题。
汽车行业向来是“烧钱”的,新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能不能持续给威马“输血”,直接关系到威马的生死存亡。
还有,供应链的稳定至关重要。
之前威马拖欠供应商款项,估计现在很多合作方心里都打鼓,怕再次被“坑”。
当然,威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温州市政府的支持,加上威马曾经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基础,都可能成为它翻盘的筹码。
但话说回来,2025年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那个“有车就能卖”的年代了。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威马想要在夹缝中生存,甚至东山再起,恐怕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才行。
新威马项目组的“三步走”战略,听起来很美好,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2025年力争产销1万至2万辆,看似不高,但对于一个刚刚“复活”的品牌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026年扩产到10万辆,更是需要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至于2027年启动IPO,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的目标,那更是“画大饼”的成分居多。
威马的复工复产,就像一个久病初愈的病人,想要重新站起来,需要的不只是勇气和决心,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至于它最终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