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燃油车的降价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凯迪拉克CT4这波跳水,还是让不少人看傻了眼——原本起售价22万的豪华品牌后驱轿车,现在13万就能上路。没错,9万的价差,足以从一台紧凑型合资车跃升到一台中型豪华车。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这真的是一场捡漏盛宴吗?还是豪华品牌面对新能源挤压下的“断尾求生”?今天我们把这台车拆开讲透,不讲浮夸词,只讲实在事。
⸻
一、为什么降得这么狠?
先看大背景。2021年—2023年,凯迪拉克在中国的年销量从23.3万台一路跌到18.3万台。今年前五个月更是只卖出6.2万台,月均销量不到1万。一个以美式豪华自居的品牌,早已告别昔日的“二线豪华一哥”光环。
而新能源的崛起更是釜底抽薪。当比亚迪秦L、深蓝SL03在13—15万元价位段提供混动高能低耗,甚至智能驾驶、语音交互时,一台纯燃油、空间一般、配置中规中矩的CT4想吸引年轻人,难度不小。
于是,凯迪拉克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价格屠夫。
但不同于福特“蒙迪欧式”的价格策略,CT4降价属于“脱胎换骨式跳水”——直接把自己从豪华品牌定价体系中剥离,杀入合资A级价格区。这不是促销,这是战术级调整。
⸻
二、13万买CT4,真的值吗?
这就要回到产品本身。
动力系统:CT4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237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匹配8AT变速箱,官方0-100km/h加速6.9秒。
对比宝马3系320Li的156马力和8.1秒的百公里加速,纸面参数CT4全面领先。
底盘结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挂,搭配50:50前后配重比,转向比14.4,再加上少见的原厂机械限滑差速器,在这个价位能买到的车里,CT4是“唯一一个玩后驱性能”的存在。
去年我在上海天马山开过一台CT4,高速过弯时,车尾跟随干净利落,几圈下来刹车热衰减控制得不错,温度维持在420℃左右,刹车脚感没有明显变化。市面上能给你这套体验的后驱车,基本都在30万以上。
也就是说,13万买到的是“性能不打折”的CT4,而不是所谓的减配简配“裸骨车”。
⸻
三、它为什么卖不过宝马3系?
现实却很残酷,CT4并没卖爆,甚至在终端被很多消费者“路过就走”。
原因主要有三:
1. 品牌心智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凯迪拉克没有宝马光环那么强。年轻人更愿意买一台二手3系,也不愿意买新车CT4——品牌溢价认知没建立起来。
2. 产品体验短板:CT4车长4760mm,轴距2775mm,定位虽是中型车,但后排空间比雅阁、凯美瑞都小一圈,尤其储物空间不友好,日常使用略显局促。
3. 舒适性偏执:CT4的底盘调校非常硬朗,过减速带几乎不含糊。喜欢驾驶的人可能觉得“路感清晰”,但家用用户会觉得“颠到骨头缝”。
所以,它并不是一台“全能型”产品,而是一台明确偏向操控的驾驶者之车。它不像ES是“所有人都不讨厌”,CT4是“有人很爱,有人根本不会考虑”。
⸻
四、保值率,是CT4最大隐忧
任何“价格跳水”的产品,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保值率。
凯迪拉克本身在二手车市场就没有宝马、奔驰强势。如今13万的新车一上市,就让前两年20多万购车的老车主彻底崩溃。
更别说接下来的两年如果继续下探到12万、11万,CT4的保值恐怕会和合资A级车拉齐。而保值下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口碑负反馈”——这会进一步压缩CT4的接受人群。
除非你打算开个5年以上,短期内转手几乎注定“血亏”。
⸻
五、总结:它像是一个“被低估的高手”
如果你预算在13万左右,想买一台兼具性能与驾驶乐趣的车,CT4绝对值得放进备选清单。
它是这个价位中,唯一后驱+高功率2.0T+限滑差速器+原厂性能调校的豪华品牌车型;它在驾驶体验上,可以说在15万元以内几乎没有对手。
但前提是:
• 你对品牌虚荣没有执念,
• 你对空间舒适没太多要求,
• 你愿意长期持有而不是两年就卖。
凯迪拉克CT4,确实不适合所有人。它像一个曾经打过“NBA”的球员,现在回到CBA打联赛,技术依旧犀利,但观众却早已转向新晋流量明星。
它不是“性价比之王”,但可能是这个价格区间,最懂车的人才会认真考虑的产品之一。
⸻
你会为一台13万的CT4心动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心目中的“后驱信仰”,还有哪款车你认为能和它一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