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车成了“生活的伙伴”,它就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了。它会变成一段段故事的载体,像你抽屉里那些旧车钥匙,拿在手里,记忆就“嘎吱”推门进来了。
从2005年买第一辆车雅酷,到今天的XC60,换车不光是换品味,更像是给自己的生活按下一个新的开始键。让我先跟你聊聊,这次换车的来龙去脉吧。
其实每次都是一趟长途自驾给我敲了警钟——像是雅酷那次,去北戴河,车被大货车气流带得直晃,我心脏都跟着飘了一路;再比如雪铁龙C5,那次烟台之行,想追前面的奥迪,油门踩到底都是胳膊带腿,“急死人的慢”;还有上一辆沃尔沃S60L,提速确实得劲,今年去威海却出了一档糟心事,两个手机导航全阵亡——于是等车回家,我就坐那儿寻思:“要不换辆自带高德导航的车吧?”
直接落到选车这件事上,那是又愉快又肉疼。当时2016年的S60还不到五万公里,却只能折价三万多。虽然知道二手车行情就是这样,但把车钥匙交出去那一刻还是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就图留个念想。跟这车吧,跑过很多地方,甚至有点儿“人车合一”的感觉,还真是舍不得。不过提新车的体验倒挺治愈,怎么说呢,4S店特别会抓人心思:送了一个钥匙硅胶套、一个咖啡杯还有挪车电话牌,那电话牌可真应景,我之前的纸质牌早就该扔了。
车刚到手,我就火速下单了TPE脚垫,还特地选了绒毯带的版本——你不知道,有了这个垫子,踩土、钓鱼啥的都不用心虚了。我还动手给新车弄了一些小升级:比方儿子给我装上的眼镜盒,还有车顶卡槽上的挂钩。这里插个体验小故事吧,后备箱的葫芦卡槽看着跟车顶是一样的,可装了才发现形状虽像但深度不同,真是个小反转。还好犹豫着买了俩,省得多买回来用不上。后来嘛,又买了后备箱垫,还顺手配了挡板固定物品,想着以后的钓鱼装备不至于散得到处都是。
蓟州区的短途试驾是新车到手后的第一趟旅程。老实说,车也不是全优选手,优缺点一目了然——动力方面,是够充沛,减震相当舒适;车载系统可以说是智能化的极致,语音操作的便捷真是个宝藏功能;自适应巡航、自动驻车这些小设计也让长途驾驶变得惬意很多。最让我开心的,是无线充电的存在,再也不用担心导航跑到一半手机罢工了。但缺点嘛,开高速时的路噪还是有点让人抓狂,毕竟静音优化和S60比变化不大。还有那个发动机启停,低速时偶尔卡顿,明明没刹停,却突然“熄火”,开着心里直嘀咕。呃,还有一个,车窗升降实在太慢,我开窗和人交流的时候,总有种自己是电视剧里“沉思型领导”的错觉。
说个题外话,验车时看到新闻,说购车以后不用再到车管所验车了——我成了最后一批需要验车的车主,这还真挺有纪念意义的,感觉自己赶上了个时代节点。贴车衣和窗膜的时候,是一门新的学问,本来想省事,可不贴不行,因为原来的S60喷过漆,完全失去了二手车“原漆”的卖点,贴车衣也算吸取了教训吧。至于行车记录仪,又选了隐藏式设计,和车内整体风格很搭,甚至让人感觉像是“原装”的。
开了一个月,路过市区、郊区、高速,我又得划重点了——百公里油耗8.7升,加的是95号油,比预想中经济不少。这车油耗嘛可以打85分,但有个小插曲:洗车时上了传送带却发现车不动,才反应过来是自动驻车在作怪。以后进洗车店还得提前关掉,总不能老让店员用一种“外行人吧”的眼神看着我。
其实车对我来说,早就不是单纯“代步”的工具,它成了我生活里的记录和转折点。就像XC60让我体会到了更多智能驾驶的便利,也让我学着去接受一些新变化。这样说吧,每次换车其实比这车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背后那些接连不断的生活故事。我未来开着它去钓鱼,去郊游,到更远的地方,慢慢把这辆车变成毛巾里“积攒记忆”的旧水。
?甭了,开新车嘛,就是发现、适应和享受的过程。别着急,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