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

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有驾
图片

数名路人轮流拉车门、砸窗,有人双手还染血,却始终没办法打开那扇紧闭的车门。

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在成都天府大道南段,一辆小米SU7在行驶中发生碰撞后起火燃烧。

现场有人回忆,尽管当时众多路人奋力救援,却因车门无法打开而束手无策。

消防人员最终用水枪压制火势,使用电锯切割车身才打开车门,但驾驶员邓某某已无生命体征。

同日,成都警方通报,驾驶人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

这起悲剧迅速登上热搜,而这已经不是小米汽车第一次因事故成为焦点。

从安徽铜陵到成都天府大道,为什么小米汽车每起事故,总能引发远超其份额的舆论海啸?

事故全景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在一次次尝试中流逝。

根据现场有人提供的视频和描述,事故发生在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

一辆小米SU7在行驶中,超速行驶,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到对向车道并起火。

一开始有4-5个人在现场救援,有的人没带工具,就徒手撬车窗,流了一手的血。”目击者回忆道。

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有驾
图片

救援人员还找来了灭火器对车辆进行喷射,但始终无法控制火势蔓延。

在灭火过程中,车辆突然发出异响,蹿出明显火势,路人连忙后退。

消防员抵达后,用了专业的工具切割车身才打开车门。

从网上的现场图片来看,涉事车辆的主体已经严重焚毁。

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有驾
图片

舆论焦点

事故发生后,很快“小米SU7车祸”迅速登上热搜。

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少媒体在报道这次事故时,对品牌型号的提及显得格外谨慎。

有自媒体观察到,尽管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但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并未直接点出“小米SU7”这几个字。

这种反常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小米汽车在舆论场的特殊地位——无论是强调品牌还是不强调品牌,都可能引发不同解读

对于“车门无法打开”的原因,网络上也出现多种解释。

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有驾
图片

有网友表述,尽管车辆焚烧严重,但外观并未出现明显变形,整体形态仍然较为完整,而“外车门是个电子锁,当时无法打开”。

小米汽车客服此前在回应类似问题时曾表示:“当车辆碰撞且车辆收到碰撞信号时会触发解锁,可以通过拉动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为何总是小米?

小米汽车事故频上热搜,背后有着多重复杂因素。

首先创始人IP的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雷军个人与小米汽车的强绑定,为汽车品牌初期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但是,一旦发生事故,这种高关注度反而会成为舆论反弹的放大器。

据说,一些小米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用车体验时,经常遭到一些有组织的网络攻击。

刚发了条小米SU7的试驾视频,评论区就被‘智商税’‘韭菜’刷屏。”有车主无奈表示,这种氛围导致越来越多车主选择“沉默是金”。

反思与期望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成都这起悲剧再次提醒安全的重要性。

当车企热衷于比拼百公里加速、续航里程和智能配置时,我认为最基本的安全才是设计的核心。

这要求车企在材料、结构、系统和应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体系构建。

从营销策略看,小米汽车已开始尝试多元化营销路径,逐步“解绑”雷军个人IP。

今年7月,小米汽车发布的短片《超预期的4+2生活》,就记录了张震岳与友人驾驶小米首款SUV车型YU7的户外旅行,这是小米汽车首次以完整短片形式签约明星。

截至发稿时,小米汽车官方还没有就成都事故发布正式声明。

而就在事发前一天,雷军还在新疆为小米YU7路测宣传。

成都小米SU7事故,为何总是小米上热搜?-有驾
图片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迅速。截至10月13日午盘,小米集团股价大跌7.82%。

无论舆论如何喧嚣,生命安全才是智能汽车时代最不该被遗忘的底线。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国内外热门时事 | 离奇事 | 天下事

及时客观真实

喜欢请关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