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

厂里刚发了工信部的信息,吉利星愿这款纯电小型车又更新了。车身尺寸基本没变,4135毫米长,轴距2650,维持五座布局,动力58千瓦,顶速130公里每小时,老规矩。售价定在6.88到9.78万间,感觉挺稳扎稳打的。说实话,我一同事开老款的,他跟我说:真是省心,买回来用就对了。

你说它怎么能月销打败不少合资甚至自主的型号?这得从它的定位和定价说起吧。我估摸着,它3300块钱的配置包选装里,双色车身和轮毂造型这类小提升,刚好戳中年轻人的审美点,体感不错(样本有限)。去年试驾时,我还和销售聊过,这车做得就像拼乐高——简单块头组合起来,但又不显廉价,供应链那块说白了就是在钉钉群里抓着零件叫号,每块料都得紧盯成本和用户反馈,否则零件换一换,加点新花样本来容易,背后的供应链压力大的是自己都想躲地柜底。

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有驾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比亚迪海豚,动力差不多,但海豚配置往往更丰富点,尤其智能辅助系统,但实际体验呢?我觉得星愿的操控更轻快,尤其城市堵车时,灵活得多。你们有没有遇过那种把油门当刹车踩的状况?星愿处理起来要温柔些,海豚反应快但有点咄咄逼人。这事我说回来发现,口味其实很个人化,不能笼统讲谁好谁坏。

提一句,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星愿的后排腿部空间是我估计里的秘诀之一,虽然看着轴距没啥变化,但车内设计微调过,体感扩大了不少,估算至少提升了3-4厘米,这对小型车来说挺惊喜。供应链瓶颈其实就是设计师和采购谈判的拉锯,你想多点空间和配置,零件单价就得涨,供应链和财务立马哭。我猜这也是为啥配置不像一些其他品牌能爆表,但续航和用户体验保持稳定。

说实话,我最嫌麻烦的是选装配置菜单,总有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让人挑花眼,虽说满足个性需求,也怕买完账单后头疼。你们买车会为这烦心吗?我身边不少朋友直接放弃了选装,因为纠结成本和实用。

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有驾

回头看销量,46057台(体感/样本有限)两个月连冠,说明市场反响是真的,不是偶然。用户口碑我反而更感兴趣,有一次一个买星愿的邻居说:买它就是图靠谱,别太花里胡哨,续航够用,服务也挺到位。制造业不是光看数字,服务和现实体验才是发酵剂。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星愿坚持单电机58千瓦,没试图上个更大功率?可能是成本和续航的折中,供应链里大功率电机一护成本就翻倍,用户实际需求又没那么高,但这只是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不能太当真。

哦,对了,刚才说不乱讲谁好谁坏但又提海豚智能辅助比较多,这里得避免夸张。其实每个品牌的取舍不一样,用户需求没法一刀切。有的喜欢花哨配置,有的更看重省心耐用。我这观感是基于几次试驾和同事反馈,不能代表全部。

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有驾

小算笔记时间——星愿的续航大约250公里(体感),动力58千瓦,折合电耗差不多15千瓦时/百公里左右。按目前电费0.6元/度算,百公里电费不到10块,估计日常代步成本比燃油车低了30-40%(粗算)。你们也用过电动车算过账吗?这才是买电动车最现实的部分,不就是省点加油钱么。

供应链再说一句,研发和采购像拧螺丝,有时候得在零件里找便宜耐用的平衡点,你想动力上去点、配置丰富点,成本爆表了,生产就停工。形象点说,像是给一锅饭里加粮食和配菜,味道好成本就高,饭少配菜再多也不行,饭多配菜太贵锁不定。厂里平时就是这种状态,辛苦还嫌麻烦。

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有驾

说到这里,我倒要问问,你们在选小型纯电车时最看重啥?续航?价格?外观?还是买个省心?每个人喜好不同,这市场也活得多样,既不输面子也不耽误实用。

这车尾部改成吉利银河,倒有点诗意,但我真的想知道这名字背后是不是还藏着什么布局策略?(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想说,有时候翻箱倒柜看车,发现一个不起眼的门把手都抠得挺有感觉,星愿家那把手设计挺灵巧的,不浮夸但顺手,开门动作连着轻快的电机启动声,让人感觉这车跟主人有点心灵契合,你说巧合还是刻意设计?

新款吉利星愿完成工信部申报,作为纯电小型车续航与配置保持稳定,售价区间在6.88到9.78万元,月销连续夺冠-有驾

那就先聊到这里,车市七嘴八舌,你怎么看这三四万块纯电小车的市场活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