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规落地后“小包车”还能买吗?我跑遍市场、问遍厂商,内部真相都在这了

9月新规落地后“小包车”还能买吗?我跑遍市场、问遍厂商,内部真相都在这了

01 小包车的末日,提前三个月就能闻到味儿

我先抛个结论啊。九月以后,“小包车”这种能钻政策空子、介于电动自行车和电摩之间的家伙,基本就是走到头了。

不是我危言耸听,这回政策下手比以往狠多了。

为啥这么讲?你先琢磨个场景。上周有个表弟来问我,说他看中了辆牌子很“全”的小包车,问我是不是还能早点上牌,拖到年底再买。隔壁4S店销售还私下吹,说有门路能帮忙解决。

听着是不是特别耳熟?

但我回头扒了国家最新的GB 17761-2024新国标原文,还有各大厂的实际做法,真就不是以前“混个牌照就万事大吉”的老路数了。

小包车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2 新国标“关门打狗”,厂家还敢偷偷搞?

这里重点解构下。

第一,新国标这次把卡口设在了生产端——9月1日之后,所有下线的新车,参数、结构、材料必须“对标”新规,超一点边都不行。

以前是谁先拿下3C认证、先上成品谁就能拖着卖。现在制度链比以前细致一大截,比如“一车一码”全流程追溯,牌照和车辆像身份证号码那样一起锁死。你就算提前攒好了3C证或者囤了点合格证,但只要不是8月31号零点前生产出来的,哪怕多一辆,都不能用。

带牌销售?现在也麻烦了。车管那边已经在用系统比对车、证、时间线。冒险上路?直接进黑名单,查到就是一刀切的那种。

第二,有人说3C认证有效期还能撑到12月。乍一看有理,其实掰开揉碎了讲——9月到12月之间,市面上合规卖的只能是之前生产的存货,任何新生产“顶风作案”的基本都是送人头。

经销商也自保意识强,经常“风头一紧”直接暂停进货。毕竟抽检和处罚的成本,无人愿背。

有的小伙伴打听,厂家会不会先偷偷囤车,再慢慢卖。讲真,这就跟八九年前大家抢上“老国三”摩托车临牌一个套路。命运很快就明牌了。系统升级、监管盯出口、套路就玩不转了。

03 别信“过渡期”神话,下沉市场逻辑也变了

还有网友老爱问,会不会像2021年那样,给“小包车”延长上牌或者临时准行期?

我得泼点冷水。

先看个细节。新国标去年就公布了,预留了足足一年的缓冲期。厂商、经销商通气时间比以往都多,主机厂今年春节前后就陆续停产可疑参数的小包车了。政策不缺温度,只是这次确实没多余空间玩变通。

再说,老办法核心就是“给库存松口气”。但你对比下新国标数据,车架强度、材料类型、带人的数量、安全检测标准和之前全线不同——说人话就是:小包车从本质上就是不合规的,留不得。

各地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落地效果五花八门。但请记住,今年的技术强度和查处方式,已经不是“拖一天赚一天”的玩法了。

04 市场刚需真撑得起小包车东山再起么?

有声音说,“小包车死不了,只要电摩手续还麻烦、合规车型不好用,需求就在”,所以厂家肯定还会想办法卷土重来。

说句扎心的,我干媒体和修车那么多年,这话十年前可能成立。今儿再一看,电摩类车型的市场格局已经大变样。

首先,新国标不再把路堵死。国家对电摩标准、驾照培训等都在简化,很多城市上牌、考证越来越方便。不是全都春风化雨,但总归是在给市场松绑。

其次,头部厂商在加速研发“合规化、性能兼顾”的新产品。比如雅迪、台铃都推过配置高、合法合规的电摩新品,续航和载重属性比小包车还更好。

打个不太高级的比方,以前小包车像租房市场里的“隔断房”,谁都知道政策不让可就是实用便宜。政策加严后,正规商品房价格也降了、手续变简单了。为啥还要铤而走险选不让住的房子呢?

你说下沉市场实在没新选择,我倒是信。可电摩准入越来越容易,安全性能也提升了,不被淘汰才怪。

05 我为什么劝你趁早放弃幻想?

回头看看,大量小品牌、小作坊基本已出局。

留给“小包车”的机会窗口已关闭,还想依赖某些库存、走关系搞牌照,风险爆棚、收益有限。

老实讲,现在动歪心思,不如趁政策转型阶段,认真选台合规的国标新电动车或者靠谱电摩。省心,能用,不用天天担心路上被查。

以前我也买过那种擦边球产品,结局大多挺无奈。人总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但安全、长远利益到底才最值钱。

碰见啥小道消息、灰色“操作”,先别急着掏钱。问一句“这车实际哪个时间生产的,上面3C证书和车架号对不对得上”。多点心眼,坑少一半。

有问题评论区咱接着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