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发动机终身质保”这个事,其实不少人都听说过,买车的时候厂家那叫一个信誓旦旦,宣传都是把天都给吹破了:“我们发动机终身质保!只要质量问题,免费修!”买家听了心头一热,这不就是给钱买一个放心嘛,谁不想要这种保障?宋师傅和他表弟图的就是这份踏实,结果真碰上了事,厂家和4S店马上就变脸,开始各种踢皮球。
首先问一句:你相信承诺吗?大家买车,不就是看中商家给的承诺,尤其那种“发动机核心部件终身质保”的旗号,打得老大。你一眼没看到小字,心想这买的是安全感,开着省心,出了啥事有厂家撑腰。可结果呢,关键时刻,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条条框框限制一大堆,等到真要保的时候,各种理由都能凑出来。
宋师傅的经历其实很典型,车子才用两年,暖水阀炸裂漏水,发动机拉缸,这毛病也不是自己造的,明显是质量问题。厂家承诺的是发动机终身免费修,可真到事儿上,厂家又说暖水阀不是发动机,是配件,不在质保范围。你说发动机坏了,咋就跟发动机没关系了?暖水阀坏了,那发动机缺水烧坏,责任真就全在宋师傅身上吗?这个逻辑要是成立,那啥毛病都能推给配件,发动机白给你质保一辈子它也不亏。
再问一句:什么叫“发动机终身质保”?你仔细看合同,写得花里胡哨,发动机和变速箱质量问题免费修。问题是,什么叫质量问题?配件和主机分不清楚,主机坏了配件有的是“关联”有的是“独立”,厂家一句“不在范围”,你就只能认了?宋师傅的事,发动机非自己操作失误,就是水温感应没提示,没水了还不知道,司机咋能防着呢?你说发动机主机质保,关键配件有问题又不保,这质保实际就是文字游戏,钻空子的套路。
再搞笑的是保养这事,也是个无底洞。宋师傅说他保养都在4S店做,连记者都确认了。结果厂家找出了啥理由?空滤没在店里换、燃油滤没及时换,质保就给你取消。这逻辑谁都玩得出来:你车买回来,开了两年,就因为有一项小保养不在指定店做,终身质保就失效了?那干脆直接说,发动机终身质保就是“只要你在我们这花钱保养换所有配件,一次换错质保就没了。”消费者还不是被套路进去了?

真要说,这种事情,消费者不是没法律武器,问题是你维权容易吗?你投诉,厂家让你协商,协商不了让你去法院,等你打官司,耗时耗力,能赢谁心里都没底。这种事儿,宋师傅已经打算走12315了,记者也专门找律师咨询。律师说得很明白:只要保养合规,凭证齐全,4S店不能因为没在授权机构做保养拒绝质保。可是现实中谁不清楚,厂家和4S店掌握着主导权,消费者说啥就是推、拖、赖,最后还是你头大。
到这里不禁要想:到底谁在“为难”消费者?想从字里行间抠细节,合同里藏着陷阱;宣传海报上字大得吓人,合同里的小字巴掌大。厂家这种“遮遮掩掩的质保”说白了就是让你信了,后续又让你犯愁。承诺是说给你听的,条款全是自己玩的。真遇到难题,厂家就推给4S店,4S店再推给客户,左右一看,全是管不着的事。厂家和4S店是一个战线,客户是“外人”。这生意做得真顺,客户全是来送钱的,出问题一个都不想承担责任。
责任归属又怎么定?宋师傅这事里暖水阀是关键,假如是质量问题,那责任就在厂家,发动机坏就是连带后果;假如说是宋师傅自己保养不到位,那也得明明白白证据,而不是光凭你一句“少做了空滤、燃油滤保养就失去质保”。其实,大多数司机买了新车,压根没想着偷懒省钱,都乖乖在4S店里做项目,厂家真要查,你总能挑毛病,发动机质保的门槛高到能让你随时掉进去。
车商这种宣传手法,其实最厉害的不是技术,而是套路。真正的“质保”,应该是给消费者一份信赖。消费者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买台车,不是个小钱,图的就是个后续安心。厂家要是真诚,发动机只要是质量问题,就该心安理得免费更换。怎么现在变成了:你一不小心配件坏了,发动机坏了成了消费者自己的问题?你能说得清什么才是发动机本体,什么配件不算发动机?暖水阀咋就不能算在发动机体系里了?
连律师都说了,保养只要合规,有凭证,质保就得给,不能强行规定只能在指定店做。现在厂家有合同就玩模糊地带,专门打擦边球。要是真的让消费者维权,大多数人又懂多少法律?谁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打官司?12315能帮个把月,法院跑几年,等官司打下来,心都凉了。这质保承诺最后成了广告词,出事了全找借口,这套路是不是太深了?
我倒觉得,现在谁再说发动机终身质保,这自动得琢磨一下,别光看字面意思,要看合同里的小字,还有商家的门槛设置。都说现在市场透明了,消费者信息强了,可遇到这类门槛,谁不是一个头两个大?厂家和4S店一张嘴几个理由,你再有证据也难为他们。最后赢的还不是“话事人”,而是会玩套路的“有权方”。
再回头看看宋师傅这个事,到头来其实不是个例,每年各种终身质保的广告铺天盖地,真正能让消费者用到的,难得有几个。你说厂家要是真的不能承诺,干脆一句老实话,发动机有限质保,明码标价,出了质量问题什么情况咋赔都写清楚,也算个诚信买卖。现在啥都推给客户,责任全是“未达到要求”,这种服务态度其实比啥都寒人心。
最后说一句,这种明明自己说的承诺,关键时刻就是不兑现,是不是应当算起来欺诈?消费者选择终身质保,是对厂家服务的信任,厂家却用各种小条款去设卡,真有事就让客户自掏腰包。老百姓辛辛苦苦攒钱买车,谁不是想踏踏实实开几年,万一有事还能有人管?商家一个广告让你掏钱,一个条款让你担风险,这种游戏只会让市场越来越冷,谁还敢放心买车?
到最后还是一句,厂家和4S店要是能把承诺说的人话能做得明明白白,别拿一些花招套路欺负老实人,老百姓才敢掏钱。否则每一条“终身质保”的广告背后都是坑,谁摔进去谁痛,你胖了钱包,我们瘦了信心。当初谁信谁后悔,现在信的人也要多长个心眼。其实最该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底线,不是商家用来玩文字游戏的门槛。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