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店里出来,顺便余光扫到一台TR300的实车,那油箱表面竟然变成了哑光,我心里暗笑。说实话,这种细节变化,放大镜看都挺难察觉,除非你用指甲抠一抠。有次和摩友聊,我半开玩笑问,你觉得这次改款最大的提升在哪里?他笑了,这油漆的质感变了,哑光更酷。我倒觉得,诚然质感变了,但这真能变成吸引点?还是说纯粹为了跟风,把外观细节当成噱头。
这次,工信部资料显示,TR300的核心参数几乎没有变——2300的车长,200多公斤的重量,298毫升单缸引擎,最大21.5千瓦的功率,结合博世的系统。你要说提升,或许动力上没变化,也就意味着这车的根基还是那么扎实。想想,杂牌车动不动就打补丁,豪爵还是坚持采用成熟平台,其实就像我们日常用的厨房锅,摊胆又耐用,不用想着推广最新潮的配置,稳扎稳打反倒更得人心。
一想到这里,我真心疑问:为了省成本,进口件换国产件,质量会不会跟着打折?听说不少摩友反映,国产件虽说便宜,但质量上没那么凝结。你们怎么看?我自己猜测,这品控削弱的影响可能还没有体材外表的升级效果明显。以前那种用了一两年还能让人惊讶的品质,现在变得更像是表面风光。
说到实际体验,骑了几百公里后发现,TR300的操控还是不错的。那低座高设计,几乎让我一脚能着地,虽然整体箱体偏重,开起来觉得就像开个大箱子在路上晃悠,但手感还算顺滑。你们觉得,这种中庸,是不是就是我说的稳?我看很多人买这款,主要是看中它的稳定和耐用。
你们还记得我之前说的,那个销售自己私下告诉我:这车不怎么聪明,但真可靠。我其实一直把这款车当做平凡但稳妥的老伴,一直陪着你,不会突然失灵。也有个问题,为什么国产件总感觉做工达不到进口的那份细腻?难道真的是成本问题?或者,国产件的工艺线条还没从粗犷转向精致的阶段?我真不知道,可能我想多了,可谁让技术棚子总比不上外资公司那一套完整的工艺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就算升级了配置,但价格却没有变?房价一上涨,喜欢的东西反而变贵了。纵然我试着算了下,百公里保值率,大概能保持在72%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油耗和维修成本也没什么变化,但贵了的买家心里就堵得慌。你们看到那些跑高速百公里最低3.4升油的数字,是不是觉得这车性价比依旧不错或者这就是我想要的长距离摩旅伴侣?
摩友们,你们觉得,豪爵是不是还停留在稳定应付和慢慢优化的阶段?还是说,未来能不能别只在细节上如虎添翼,比如能出个自动挡?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把自动挡装进TR300,能多卖几单?但我猜,这也许只是个想当然的幻想吧。国产件要是能早点追得上,那接近实用的自动+巡航套餐可能真的更具吸引力。
有个朋友曾经说,这车就是个工作马,外表你瞧着好,但内在实在太平凡。我知道,这话偏激点,但换个角度想,他的意思其实说出了个共识——它的硬件足够平凡,平凡到几乎没有缺陷。对于个体用户来说,尤其是像我这种不追求花哨配置,只要能平稳骑的,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可问题在这里:有人希望它变得更智能,有点潮.
豪爵TR300的市场策略还在保守中寻求稳定。我承认,这和我们平时买菜去超市挑最放心那份心态一样——不追新鲜,不追快感,能用就行。可能我没仔细打量,偶尔觉得其实还可以搞点科技,也不难,但归根结底,真受影响的还是价格和品质的平衡。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要是这车能再出个自动挡,或者轻量化点,我就真买账。?
(这段我还在琢磨,市场上那些所谓新款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换个颜色或者换个大油箱。可我真喜欢那辆车的细节——比如那宽敞的座椅,那个低坐高,骑久了不累。对了,前面那位修理工曾经不经意说:这车还真经得起折腾,就是不追新标。)
不过豪爵做的,就是这份稳。你说以后会不会出个智能版?或者把国产件做得更精?或者……(这我还没细想,毕竟每次都猜猜猜,没准还会被打脸。想象一下,如果能在那里多出点惊喜就好了。你们觉得,下一次的升级点会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