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车主笑哈哈,国内车友哭唧唧!
在海外降价增配的消息,直接把国内车友群炸成了柠檬精养殖场。 这台车长超5米1、轴距近3米的巨无霸,在北美硬是把价格砍到29万起步,还塞进去13个杯架和零重力座椅,看得国内网友集体破防:这好事儿咋就轮不到咱?
北美4S店的销售小哥现在走路都带风。 2025款大汉兰达入门版直降1.8万,起售价卡在29万出头,直接把隔壁本田Pilot展厅的客户截胡了一半。 这价格刀法比丈母娘切腊肠还精准,正好插在汉兰达和红杉之间的空档,让那些嫌汉兰达太小、红杉太贵的北美中产找到了梦中情车。
车长5116mm是什么概念? 比现款汉兰达多掏出半个行李箱的空间。 第三排终于不再是宠物专座,1米75的汉子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能塞下两瓶矿泉水。 最绝的是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16向电动调节带腿托,美国家庭主妇们都说这是带娃神器。
丰田这回把星巴克的套路玩明白了。 全车13个杯架,副驾驶手套箱里藏着保温杯专用位,中央扶手箱能秒变移动办公桌。 带着笔记本上车办公的打工人当场破防:这哪是SUV? 分明是行走的星巴克包厢!
北美车主现在晒油耗能嘚瑟上天。 混动版本实测油耗5.8L,加满一箱油能从北京跑到济南。 2.4T混动MAX版本更狠,362马力让这台2吨重的大家伙6.3秒就能破百,红绿灯起步能把特斯拉Model Y车主看傻眼。
国内车友看着眼红手痒,平行进口商报价却让人心凉。 45万起步的到岸价,比北美贵出辆卡罗拉的钱。 论坛里老哥吐槽:这价格买它? 我不如直接上理想L9还能剩钱做私房钱!
丰田中国客服最近接电话接到手软。 官方回复永远都是那句"暂时没有引进计划",气得网友在评论区刷屏:你们是不是觉得中国人不配开便宜大碗的七座车?
懂行的老司机道破天机。 国六排放把2.4T发动机卡得死死的,丰田又舍不得单独给中国开生产线。 再加上现在全力搞电动车,这台油车猛汉只能当战略备胎。
车评人实地考察发现玄机。 大汉兰达的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能塞下三个28寸行李箱加两箱矿泉水。 二排座椅前后滑动幅度堪比高铁商务座,七座状态下后备箱还能立着放婴儿车。
中控屏暗藏彩蛋被网友扒出。 T-Mate系统能记住七个驾驶员的座椅设置,连你媳妇涂的指甲油长度都能自动调节扶手箱角度。 网友戏称这是"防小三神器"——换个人开车立马露馅。
北美二手车商开始囤货炒价。 准新大汉兰达转手能加价5000美元,比理财产品的收益还稳。 国内黄牛急得跳脚:这泼天的富贵怎么就隔着太平洋!
汽车工程师拆车发现猫腻。 全车32处空气动力学设计,后视镜里藏着的导流槽能让风噪降低40%。 网友调侃:丰田这是把造飞机的本事都拿来造SUV了?
国内4S店销售被迫进修话术。 来看汉兰达的客户开口就问"你们那个大号汉兰达啥时候来",销售只能硬着头皮尬吹塞纳。 有销售偷偷爆料:这个月已经黄了六单汉兰达订单。
论坛里技术宅算出笔经济账。 按北美售价换算,国产后定价35万就能赚钱。 但丰田宁愿把这车当北美特供,也不愿给中国消费者发福利,这波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二手车市场暗流涌动。 老款汉兰达保值率突然跳水,车商哭诉:都是被那个没引进的大哥害的! 准新车主抱团取暖:咱们的车还没满月就成过气网红了。
北美华人圈掀起代购风潮。 有留学生做起"跨国车贩子"生意,包办购车、海运、清关一条龙服务。 算上关税运费要价55万,居然还有土豪下单,这届车迷真是疯魔了。
汽车媒体集体开启嘲讽模式。 有车评人把大汉兰达参数P到国产车标上,评论区瞬间炸出三千条"国产崛起";换个丰田标再发一遍,底下全是"跪求引进"。 这届网友属实把双标玩明白了。
中汽协数据揭开残酷真相。 国内30-40万七座SUV市场,新势力抢走六成份额。 不是丰田不想引进大汉兰达,是国产车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实在太能打。
老车主们组成观光打卡团。 每到周末,进口车仓库外总有一群汉子隔着栅栏围观平行进口的大汉兰达。 保安大哥都学会了新词:这届车迷搞的不是车,是望梅止渴行为艺术。
汽车论坛热帖道破行业真相。 大汉兰达就像相亲市场上的优质男——别人家的永远最好。 真要国产了,面对理想L8和问界M7的围剿,未必能复制北美神话。 这届消费者,早就不是给块丰田标就无脑冲的傻白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