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向往M8乾崑一出来,我就知道MPV市场要变天了。
不是因为它多贵,而是它把“智能”和“豪华”真正做成了有温度的东西。搭载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配上DeepSoft双零重力座椅,这车一上手,你就感觉——这不是交通工具,是会呼吸的生活空间。 更绝的是,它背后站着广汽传祺这个老派车企的扎实功底,又融合了华为的科技灵魂,再加上东方美学的设计语言,直接把“华系MPV头把交椅”焊死在自己屁股底下。你说日媒看得准不准?中国汽车不光在拼价格、拼规模,现在连文化输出都开始了。
外观:开出去不是为了炫,是为了被记住
第一眼看到向往M8乾崑,我脑子里蹦出四个字:藏锋于润。这可不是我瞎编,是它官方设计理念。你看前脸那个格栅,灵感来自瑞兽麒麟的鳞片,五纵七横的排布,暗合“五福临门、七方顺遂”的吉祥寓意。你说玄学?不,这是文化自信。
我在街上停了半小时,就有三拨路人过来问:“这车叫啥?哪儿买的?”说明啥?辨识度拉满。 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靠夸张线条博眼球,而是用刚柔并济的车身线条,营造出一种沉稳又不失力量感的气场。你说它是商务车?也像家用车;你说它是电车?可它又不像特斯拉那样冷冰冰。
我试驾那天正好下雨,灯光系统自动开启,矩阵式LED大灯配合贯穿式尾灯,整辆车像披了层光纱,开过水洼时倒影都像艺术品。这不是车,是移动的东方美学展。
内饰:比家里还舒服,才是真豪华
坐进车里第一反应:这哪是MPV,这是头等舱搬进了小区车库。
中控台那块大屏,运行的是鸿蒙操作系统,支持手机应用全量上车,还能把手机桌面直接“搬”到车机上。什么意思?你平时用啥APP,导航、音乐、视频,上车照样用,无缝衔接。我试了下用手机刷抖音,切到车上大屏继续播,连进度条都没断——这叫分布式技术,说白了就是“人走数据不走”。
更爽的是第二排的DeepSoft双零重力座椅。什么叫零重力?就是NASA发现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最放松,座椅就按这个角度设计。我调到120度躺平,腿托一升,背靠一靠,瞬间感觉腰椎间盘都松了。带娃的老爸、加班的白领、跑长途的司机——谁坐谁说好。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北美百年原木面板。不是贴皮,是真木。阳光照进来,纹理清晰可见,温润不反光,和冷冰冰的钢琴烤漆比,多了份人文气息。你说值不值?我觉得值,毕竟车是你待得最久的“第三空间”。
智能化:华为加持,不是噱头是实打实的“懂你”
现在都说智能座舱,但很多车只是“能联网”就算智能。向往M8乾崑不一样,它真能“感知”你。
鸿蒙座舱的超级桌面功能,支持多设备协同。我在车上用语音让车机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家就是凉的;下车前一键启动扫地机器人,进门就是干净的。“人车家”生态闭环,不是PPT画的,是能用的。
再说智驾。华为乾崑智驾系统,L2级辅助驾驶只是基础。我走高速时开启NCA(导航辅助驾驶),它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甚至识别施工路段提前绕行。最让我惊讶的是变道逻辑——不像某些车“猛打方向”,它是先观察后车速度,等安全窗口出现才平顺切入,像老司机一样克制又果断。
有个真实用户跟我说,他爸70岁了,以前不敢开高速,现在靠着这套系统,自己就能从广州开到长沙。科技的意义,不就是让不会开车的人也能安全上路吗?
安全:比“堆料”更狠的是“体系化防护”
新能源车大家最关心啥?电池安全。
传祺和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骁遥增混电池,光听名字就硬核。每一颗电芯经过超6800个品控点检测,单体失效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的PPB级——啥概念?你买一亿块电池,才可能出一块问题,比中彩票还难。
电池本身有10层安全防护+航空级陶瓷隔热层,哪怕极端情况起火,也能延缓热失控。还有个AI电池管家,24小时监控,发现异常自动断电。我问工程师:“真能防住吗?”他回我一句:“我们做过枪击测试,打穿电芯都不起火。”
车身也够硬。高强度钢占比85.6%,车架是“八纵十九横”结构,比同级强17%。前防撞梁是顶级航空铝,三腔“目”字型设计,撞了也不变形。更狠的是6.4米超长侧气帘+1.5米后风窗气囊,形成360°环抱矩阵,连后排小朋友的头都被罩住。
广汽还有全生命周期QDR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到生产全程把控。我参观过他们的焊装车间,机器人精度到0.1毫米,胶条长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这种“造飞机”的标准造车,你说品质能差?
空间与舒适:全家出行,不是将就,是享受
MPV的核心是啥?空间利用率+乘坐体验。
向往M8乾崑长超5米,轴距近3米,第三排不是“应急座”,而是正儿八经的“贵宾席”。我1米78坐进去,头顶一拳,腿部两拳,完全不憋屈。而且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和前排待遇一样。
后备箱放三个28寸行李箱+婴儿车+露营装备,轻松搞定。全家出游,不用像SUV那样“塞”,而是“摆”。这才是MPV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比一下市面上热门MPV:
别克GL8:商务老牌,但智能化落后,车机卡顿,语音识别像“人工智障”。
腾势D9:配置高,但内饰塑料感强,缺乏高级感。
丰田赛那:省油耐用,但动力肉,智驾弱,开起来像“移动沙发”。
而向往M8乾崑,把商务、家用、智能、安全全打通了,还带东方文化味儿,你说它是不是“六边形战士”?
用户怎么说?真实反馈最打动人
我认识一位开滴滴的师傅,换了向往M8乾崑后月收入多了4000块。为啥?乘客愿意加钱坐他的车。“后排能躺平,有冰箱,还能看电影,”他说,“有人专门约他接送机。”
还有一位宝妈,孩子晕车,以前出门像打仗。现在车上放着轻音乐,座椅按摩+恒温空调,孩子上车十分钟就睡着了。“这车不是代步工具,是移动的家。”
这些反馈让我明白:好车不是参数堆出来的,是解决真实痛点造出来的。
未来怎么看?中国智造,不只是“卷价格”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突破1280万辆,连续十年全球第一。出口量超日本、德国,成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不是偶然,是国家政策+企业创新双轮驱动的结果。
传祺向往M8乾崑的成功,说明中国车企不再只拼性价比,而是开始用文化+科技+品质构建品牌护城河。它融合了广汽的制造底蕴、华为的智能生态、东方的美学哲学,让工业产品变成文化符号。
未来,谁能把“人车家”生态做得更无缝,谁就能赢。向往M8乾崑已经开了个好头。
最后聊聊理性消费
各位车友,买车别光看广告、听主播吹。建议你亲自去试驾一次向往M8乾崑,重点体验:鸿蒙座舱的流畅度、零重力座椅的舒适感、智驾系统的稳定性。对比一下GL8、腾势D9,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一辆“能开的车”,还是一辆“懂我的车”?
老铁们,你们觉得MPV的下一个突破点会在哪?是续航?是自动驾驶?还是车内生态?评论区聊聊,我挨个回复。
对了,下次试驾我带保温杯,咱们边喝枸杞边聊车。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