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算过一笔时间账?每天通勤往返超过五十公里,每周花在充电桩前等待的时间累积起来竟接近两个小时。就在昨天的一场发布会上,一组实测对比视频让整个汽车圈炸开了锅:将电量从百分之十补充至百分之八十,某款热门海外车型耗时整整二十三分钟,而刚刚亮相的全新岚图知音,竟然只用了十一分半钟。这意味着,喝杯咖啡的功夫,后者就能获得支撑三百五十公里通勤里程的电量。更引人深思的是,品牌CEO在现场直接喊话:“中国品牌绝对不比外资品牌差,大家可以使用一下,比一比。”这场直白的叫板,究竟只是营销话术,还是真的意味着技术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实现这种充电效率的核心,在于岚图知音全系标配了800V高压电气架构。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实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类比来理解:就像用不同的水管给游泳池注水,想要在极短时间内注入大量水源,要么增大水压,要么加粗水管。而800V平台选择的是提升电压,从而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充电功率。岚图知音在此基础上支持5C超级快充技术,所谓“C”是衡量充电速率的单位,数值越高代表充电速度越快。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在特定超充桩上,车辆充电三分钟所补充的电量就足以满足一百公里的城市道路行驶需求。八月二十八日下午的发布会上,现场播放了一段对比实测视频,清晰记录了两台车在相同条件下的完整充电过程。最终,岚图知音的成绩锁定在十一点五分钟,而作为参照对象的车型则花费了二十三分钟才完成同样的电量补充。
除了解决充电速度的痛点,这场发布会还聚焦了另一个让新能源车主头疼的场景——泊车。在展示环节中,岚图知音搭载的华为乾崑ADS 4智能驾驶系统被置于聚光灯下。系统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宽度仅二点五米的极窄车位,车辆需要在不借助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泊入。现场视频显示,车辆通过精准的环境感知和轨迹计算,一次性完成了入位。随后是更复杂的断头路车位泊车,车辆驶入死胡同后必须自主倒车入库,这对系统的路径规划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最后一个演示项目是空间车位泊车,模拟的是商场地下车库常见的立柱之间的车位。这三个场景基本覆盖了日常泊车中最棘手的状况,岚图知音在现场演示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完成度和流畅性。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演讲过程中并未回避与行业领先者的直接对比。他将充电效率与自动泊车能力作为两个核心指标,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了并置比较。这种对比式的宣传策略在汽车行业并不罕见,但此次比较的维度选择了用户感知最强烈、数据最直观的两个方面。充电时间直接关系到用车便利性,而自动泊车则体现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水平。通过公开实测视频的方式展示优势,显然旨在增强说服力,激发潜在消费者的比对心理。卢放甚至在现场鼓励观众亲自体验验证,这种自信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品牌在当前电动车技术竞争中的新站位。
整场发布会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场景,用充电时长和泊车效率这些具体指标来诠释产品竞争力。岚图知音所强调的八百伏高压平台和五倍率超充技术,并非行业首次提出,但其将这种先前多见于高端车型的配置进行了全系标配,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门槛。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加持,则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差异化特征。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款旨在挑战市场既有格局的产品。从现场反馈来看,这种直接针对用户痛点的演示方式,确实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