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

劝人别造车的何小鹏,还是忍不住折腾出全新P7

那天是8月27号,广州闷热得像个蒸笼。有人在茶桌上提起:“八年前今天,小鹏入职小鹏汽车。”何小鹏笑着摇头,说这八年像跑了一场没终点的马拉松,“比互联网苦多了”。他嘴上说“造车不开心”,可眼睛里那点亮光,比谁都真。

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有驾

今年同一天,他带着团队把全新P7推到台前——一辆和上一代长得完全不像的轿跑。销售老林悄悄跟我说,这车外形定稿之前开了上千次会,1259个方案轮番过筛子,就为了让它看起来有胆量、有冒险味儿。老林还补了一句:“要不是20多万敢尝鲜的老P7车主撑腰,我们也没这么大底气。”

我第一次见实车是在厂区试装线旁边,那时候内饰还没贴保护膜。副驾座椅有个细节挺怪——转弯时侧翼会自己鼓起来顶你一下,不是吓唬,是给腰部支撑。我想起隔壁修理厂的小周吐槽他朋友的新轿跑,“弯一大就滑屁股”,这下算是对症下药了。另外还有模拟声浪功能,我踩两脚电门,它能学汽油机咆哮,但声音从A柱位置传来,有种游戏机感,很解压。

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有驾

外观变化大家肉眼可见,可底子里的东西更狠一些。据说四驱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3秒多一点(师傅口音重,我听成“三七”),最高230码,还比Model 3便宜两万五左右。在浙江国际赛车场,他们刷出了1分38秒767的圈速,比50万级的一些豪华轿跑慢不了多少。我混在维修组听他们聊,这成绩靠的不只是电机,还有双腔空悬调校得很灵活,“压坑的时候屁股不弹”。

发布会上还有个插曲,本来以为智驾会唱主角,结果何小鹏只轻描淡写提到VLA-OL+和VLM,说年底才放“大招”。他说这个VLA是真正空间多维、时间维度都考虑进去的大模型,不是市面上的“嫁接货”,目标比现在端到端强十倍。不过,要等量产落地,还得熬段日子。他甚至预言2026年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格局要洗牌,到时候第一阵营可能换人坐庄。

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有驾

价格方面,他强调定下来就不会乱动,这是内部规矩。我倒记得去年有位老P7车主抱怨换代太快,现在看,新款其实晚了一年才上市——中间因为决策调整拖延,否则早该出来。但拖延也带来了好处,比如直接用上图灵芯片和5C超充。这5C充电,在服务区短暂停20分钟,就能从10%冲回80%,我亲测一次,大概喝完一杯冰美式就差不多满血复活了,不过桩位发热厉害,要注意别碰金属枪头。

耐力那事儿也挺传奇。本来计划连续24小时高速狂奔,中途遇暴雨被迫停表重启,最后还是干出3961公里,比不少燃油性能轿跑都远。有工程师私下笑称,这成绩连他们自己都有点意外,因为路面湿滑时轮胎温度控制特别难,一旦打滑就废功夫了,但整套三电系统抗住了压力,没有掉链子。

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有驾

聊回工厂生产线,他们现在模块化做得越来越顺溜,多款车型共线生产已经习惯。今年目标就是让全新P7冲进同级前三,所以产能准备偏激进。“平台化之后很多零件通用率高,一批批往上线丢,也不用担心卡脖子。”装配班长拍着胸口保证,不过他也承认情绪价值改款可能更讨巧——比如HUD扔玩具包这种设计,就是花钱少但用户乐呵的典型案例,有人甚至建议以后搞季节限定皮肤版本,让HUD动画随节日变样式,也许真有人买账呢。

至于隐私问题,小鹏在OMS摄像头加物理罩盖这一招算厚道。有次群里一个女司机分享,她停车午休时直接扣上盖板睡觉,再不用担心镜头对着脸尴尬。而且欧洲市场对隐私要求更严,将来的VLM版本据说还能做到数据本地处理、不上传云端,这对于跨国卖车来说省去不少麻烦审批流程。

何小鹏为何劝人别造车,全新P7发布背后的隐秘坚持,马拉松八年他眼里仍有光-有驾

晚上散场后,我蹭到了试驾机会,从黄埔港一路开回市区,高架桥风噪被抑制住不少,但过伸缩缝的时候依旧能感觉到底盘紧绷,那种韧劲让我想起以前坐过的一台德系旅行车。不过方向盘手感偏轻,高速变道需要适应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全程下来觉得这是一辆“不怕累”的机器,你可以一天开六七百公里,下高速腿脚依然利索——当然前提是你舍得踩电门烧胎纹寿命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