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放狠话:C11同样配置友商成本贵两万! 可新势力销冠在他眼里“不算什么”
开头钩子:
15万级SUV塞进激光雷达、800V超充、60英寸AR-HUD,还让友商直呼“这车我们造要贵两万”! 零跑全新C11以14.98万起售价杀疯市场,110项升级价值暴涨4万却几乎不涨价。 老板朱江明的清醒:“连续4个月新势力销冠? 那只是起点,我们销量才比亚迪的十分之一! ”
一、成本屠夫如何炼成? 自研撕碎行业规则
当竞品还在为“降价减配”纠结时,零跑用全域自研甩出一张王炸:同样配置的C11,友商造车成本直接贵2万! 秘密藏在三个“自杀式”投入里:
电驱系统:自研800V SiC四合一电驱,重量仅75kg(比行业轻28%),输出220kW峰值功率,百公里加速6.1秒。 相比外采方案,单套成本直降8000元;
电子架构:四叶草中央集成架构将线束长度压缩至996米(行业平均3000米),减少20%零部件,布线成本砍半;
激光雷达平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自研算法适配高通8650芯片,硬是把30万级智驾配置拽进15万区间。 曹力直言:“竞品同尺寸同配置的车,定价都在20万以上! ”
供应链控制。 座椅、压缩机等高价值部件全部自研量产,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飙至60%(行业平均不足20%),连电池包都采用CTC 2.0底盘一体化技术,省去壳体成本还提升15.5%扭转刚度。
二、110项升级只涨1000元? 用户狂薅4万差价
全新C11的定价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背刺”:14.98万起售,比2024款微涨1000元,却塞进价值超4万的硬核升级。 三个配置让友商坐立难安:
AR-HUD越级碾压:自研60英寸投影尺寸,亮度高达16000nit,比小鹏G7的80英寸版本更清晰。 实测强光下导航路径依旧无衰减,雨雪天穿透力吊打DLP技术;
800V高压普及:纯电版标配碳化硅快充平台,18分钟充电50%(30%-80% SOC),续航640km。 百公里电耗14.4kWh,按家充0.5元/度算,每公里成本仅0.07元;
豪车级座舱下放:Nappa真皮座椅用北美牛皮经40道工序鞣制,21扬声器杜比全景声音响功率2160W,甚至给副驾配了电动腿托。 用户调侃:“宝马X5同款供应商,零跑砍价砍到脚踝”。
老车主最心痛的是保值率。 C11三年保值率56.18%(接近Model Y的58.7%),二手市场溢价率超10%,连车贩子都承认:“这车收来一周必出手! ”
三、销冠≠安全牌! 朱江明的“生存焦虑”
尽管零跑2025上半年狂卖22.17万辆(同比增155.7%),连续4个月稳坐新势力销冠,朱江明却当众泼冷水:“新势力销冠算什么? 威马、小鹏都坐过这位置,该倒照样倒! ” 他的危机感来自三个残酷现实:
盈利生死线:2024年毛利率刚转正至1.2%,而单车利润最高的C11承担着2025年50万辆销量目标的70%重任。 朱江明撂话:“必须靠规模效应把毛利率拉到10%! ”;
价格绞肉机:竞品已杀红眼小鹏G9顶配降价8.11万,比亚迪宋PLUS起售价压到12.98万。 C11的“加量不加价”实则是贴身肉搏;
技术取舍战:拒绝跟风城市NOA,专注高速领航辅助(覆盖90%长途场景)。 曹力反问:“多少厂商吹嘘全程智驾,实际高速场景都漏洞百出? ”
四、25万车主的选择:用脚投票的真相
C11累计销量破25万台的背后,是一组反直觉的用户数据:
增程版真香定律:300km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1220km综合续航碾压里程焦虑。 结果增程版订单占比仅20%,80%用户直接选纯电! ;
小镇青年崛起:三四线城市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18%飙至35%,充电桩进小区慢? 增程版成“技术代差”最优解;
口碑裂变玄学:老车主推荐购车率高达34%,一位山西矿老板的暴论:“这车音响比路虎揽胜还带劲,价格零头都不到! ”
用户甚至用极端测试投票:120km/h时速爆胎车身零偏移,-30℃冻48小时电池照样启动。 零跑工程师苦笑:“车主比质检员还狠! ”
五、全球化暗战:中国技术反向输出欧洲
当友商还在东南亚卷价格,零跑借Stellantis集团直插欧洲腹地:
技术换市场:合资公司“零跑国际”由Stellantis持股51%主导运营,核心“四叶草架构”专利属零跑。 首款出口车C10在德国卖4.9万欧元(约合38万人民币),比国内贵一倍! ;
工厂抄近道:Stellantis直接用意大利都灵工厂投产零跑,2026年海外网点将达500家。 一位法国用户吐槽:“关税省下的钱够买辆T03代步! ”;
反向卡脖子:高通8295P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由零跑指定中国供应商,欧洲工厂仅负责组装。 慕尼黑车展上德国媒体惊呼:“中国车开始技术倒灌了! ”
六、经典车定义权之战:拒绝昙花一现的爆款
为什么C11敢称“新能源常青树”? 朱江明的答案很犀利:“能活过四年的车才有资格谈经典! ” 三个细节暴露长期主义:
用户共创式迭代:老款C11被吐槽的座椅偏硬问题,新款加入27°/32°双角度调节;语音降噪功能源于东北车主雪天开车窗的测试反馈;
经得起拆车检验:车身81.9%高强度钢+23.37%热成型钢,A柱用2000MPa核潜艇级材料。 抖音拆车博主感叹:“这用料让日系车像易拉罐”;
死磕基础体验:为降低0.01Cd风阻(等效增加8km续航),工程师在风洞测了300小时。 结果0.28Cd风阻系数碾压Model Y的0.23Cd? 朱江明摆手:“数据有水分,用户省电才是真!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