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往日遍地开花的本田,如今似是稍逊风骚了?
倒不是说踪迹全无,只是那种“哟,又是台本田”的惊鸿一瞥,少了些许味道。
彼时加价都趋之若鹜的本田,眼下竟有车型单月销量寥寥数台,这反差,着实令人唏嘘。
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林林总总车型一览,而今真正堪称走俏的,屈指可数。
诚然,CR-V尚可,月销堪堪过万,雅阁也仅以微弱优势突破九千。
可再往下探寻,思域,往昔的“香饽饽”,如今月销仅剩三千余,其同胞兄弟型格,境况更窘迫,千辆大关都难以企及。
最令人慨叹的莫过于飞度。
这车,曾是多少年轻人魂牵梦萦的座驾,而今竟沦落到月销五百余台。
恕我冒昧,如今究竟是哪路神仙还在掷重金购入飞度?
区区八万,比亚迪秦PLUS岂不更胜一筹?
瑞虎8岂不更实用?
空间富裕,配置精良,岂不妙哉?
再看XR-V和缤智,昔日小型SUV的不二之选,如今也仅能售出寥寥数百。
最令人咋舌的当属致在,此前常有人向我问询此车是否值得入手,我总说尚可,性价比尚存。
结果呢?
四月份销量仅有五台!
五台啊!
莫非诸位都是叶公好龙之辈?
这究竟是何故呢?
浮于表面来看,似是新能源汽车蚕食了燃油车的领地。
比亚迪、特斯拉,以及形形色色的国产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配置琳琅满目,智能化程度高企,且无需加油,岂不节约开销?
何人不为之心动?
然则,深层次原因,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你细细思量,往昔本田缘何能加价?
说白了,仰仗的是其过硬的产品力。
发动机技术精湛,省油耐用,空间利用率拔群,驾驶起来亦饶有趣味。
然而,时过境迁,本田在技术上的精进,似乎已不复当年。
反观国产车,突飞猛进,智能化、电动化,无一不精通。
这便好比,昔日班中翘楚,仰仗天资聪颖,略微涉猎便能蟾宫折桂。
但尔后,他人奋发图强,你也需紧随其后。
若依旧沉溺于昔日荣光,止步不前,势必将被后来者居上。
此外,本田在营销上也略显滞后。
你抛出个“地球梦科技”,听起来颇为唬人,但寻常百姓并不在意这些。
老百姓所关心的,无非是价格、配置、以及售后服务。
而在此方面,国产车显然更接地气。
再者,昔日本田之所以能加价,还有一个原因是“饥饿营销”。
人为控制产量,营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使消费者觉得此车炙手可热。
然而当下,这招已然失灵。
市场上的选择琳琅满目,消费者又非愚钝,凭何要迁就于你?
当然,亦有人云,本田在海外市场依旧表现不俗。
此言不虚。
然而,中国市场却截然不同。
中国市场乃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亦是竞争最为白热化的市场。
在此,若不拿出真材实料,便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故而,鄙人以为,本田眼下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市场竞争的问题,更是其自身战略与思维的桎梏。
它亟需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寻觅新的增长点。
燃油车势必降价,日系车势必降价,这已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横亘于眼前的铁律。
不降价,便只能坐视市场份额被他人鲸吞蚕食。
归根结底,市场经济便是如此残酷。
你不适应,便只能被无情淘汰。
诸君赞同与否?
无关紧要,市场才是最终裁决者。
正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诺基亚,也曾自诩为手机界的执牛耳者,结果呢?
被智能手机打得溃不成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