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那会儿,谁想到燃油车价格能崩成这样?
不是慢慢降,是直接跳楼。
特斯拉先动手,Model 3和Model Y一下子砍掉好几万,26万多的车干到22万出头。我寻思着,这不就是掀桌子吗?结果你猜怎么着,比亚迪、小鹏立马跟上,新能源阵营集体开闸放水。
燃油车那边本来就卖不动,一看这阵势,只能咬牙往下砸价。3月份湖北搞了个大动作,东风雪铁龙C6直接从21万干到12万,你没听错,12万!轩逸便宜4万多,CR-V直接减5万现金。本来只是地方政策,结果全国经销商一不跟就死,于是大众、通用、丰田全卷进来了。
全年算下来,燃油车平均降价15%,有些入门款甚至跌了25%。高尔夫从14万掉到10万以内,英朗优惠3万,蒙迪欧降4万,凯美瑞也扛不住了。连宝马3系都从29万干到24万,奥迪A4L搞置换补贴——豪华车都开始甩卖了,你说这市场疯没疯?
为啥这么狠?
新能源太猛了。以前买车看牌子、看配置,发动机底盘都是德日那套老东西,大家半斤八两。现在呢?电车一来,选择逻辑全变了。油钱涨到8块多一升,北京上海还限行,谁还愿意天天烧钱?2022年底新能源占20%,半年后就冲到30%,燃油车的地盘眼睁睁被蚕食。
再加上疫情那几年,工厂停工、物流卡壳,2022年产量才2700万辆,远低于预期。2023年一放开,车企拼命生产,结果库存堆到400多万辆。老百姓呢?收入没恢复,房贷压着,银行都允许延期还款了。地铁高铁又方便,私家车真不是刚需。供远远大于求,不降价等死?
广州搞夜市促销,零首付、0利息;成都团购东风风神,一天卖上百台。东北冬天冷,电车电池趴窝,燃油车反而稳,降价后销量涨了20%;华南湿热,空调给力的燃油车更吃香,经销商干脆送保养拉人。
但新能源也没闲着。补贴退坡后,小鹏7月又降价,理想ONE优惠2万,逼得燃油车继续让利。8月吉利帝豪从9万干到7万,出租车公司成批拿货。政策也在推——新能源购置税继续免,燃油车却要过国六B,老款赶紧清仓。国际油价还从80美元涨到90,用车成本越来越高。
到了2024年,价格战不但没停,反而更卷。全年降价车型227款,比前两年翻倍。新能源均价从18.4万降到17.1万,合资燃油车销量断崖式下滑。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广汽本田这些曾经的王者,主销车型一降再降。保时捷中国都凉了,月销从9亿跌到没人问津,2025年一季度卖不到1万辆。
消费者分两拨。
普通老百姓真捡着便宜了。8万就能拿下轩逸、帝豪,月供2000块以内,外卖小哥、出租司机都冲进来。3到5月,经销商说成交量翻倍——地铁太挤,有车确实方便。
有钱人呢?脑子一热,觉得这是抄底机会,批量囤奔驰E级,50万的车40万拿下,存仓库等反弹。广州深圳还有人拍卖拿货,一辆省10万。社交平台上晒“投资神操作”,买几台凯美瑞准备转手赚差价。
但他们忘了算账:上牌、保险、停车、贬值。新车落地就亏20%,油价还在飘,新能源政策又倾斜,转手基本赔钱。2024年二手车也跟着跌15%,高收入群体每辆车亏几万,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结果全是空响。
现在市场啥样?
新能源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50%,国内卖了1100万辆,涨了42%。燃油车促销幅度稳定在22%左右,靠低价硬撑月销150万。以旧换新加码,补贴时间长、范围大,撑起2300万年销量,近三成靠政策拉动。
这场降价不是偶然。
是新能源崛起撞上经济恢复期,供需错配+政策转向+消费者观望,全撞一块了。穷人得了实惠,富人想抄底结果被套牢。
未来呢?
燃油车肯定凉不了,技术成熟、维修点多,尤其在北方和下沉市场还有刚需。但主角位置早让出去了。车企利润薄到5%,天天打价格战,经销商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买车的人也不傻了,不追着降价跑,就等“惊喜价”。车企预售故意拉大价差,吊着你胃口。
最后问一句:
你觉得车还能当投资品吗?
反正我是不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