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成背锅侠?理想汽车遭质疑,真相究竟如何

最近,一辆理想MEGA在上海街头突然着火的事,想必很多人都看到了视频,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那可是一辆几十万的新车,号称“公路高铁”,结果在短短十几秒钟里,就从一辆气派的大家伙变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最后只剩下一副黑漆漆的骨架。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不光是想买车的人,就连已经开上新能源车的车主们,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

过了八天,理想汽车总算是发布了召回通知,说要召回一万多辆MEGA。

冷却液成背锅侠?理想汽车遭质疑,真相究竟如何-有驾

给出的官方理由是,车里的冷却液有问题。

这一下子,大家更懵了,冷却液?

就是那个听起来跟防冻液差不多的东西,真有这么大本事,能把一辆车给烧了?

还是说,这只是个说辞,背后其实有更大的问题没敢说出来?

这事儿疑点重重,咱们今天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把它掰开看个明白。

首先,咱们就来说说理想官方给出的这个“凶手”——冷却液。

在咱们普通人的印象里,冷却液就是给发动机降温的,在电车里它能有多重要?

其实,它在电车里的地位,可比在油车里重要多了。

如果说电池是电车的心脏,那冷却液就是流遍全身的血液。

电车里最怕热的就是电池和电机,它们一工作就发烫,全靠这冷却液在它们体内循环,像个随身空调一样,把温度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里,这样电池才能活得久、跑得远。

理想MEGA用的还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这可是个高科技产品。

它的冷却方式很特别,不像别的车把一块大水冷板垫在电池包底下,它是把一片片薄薄的冷却板,直接插在了电池芯和电池芯的中间。

这就好比给一摞三明治的每一层都抹上了凉凉的沙拉酱,降温效果当然好。

但问题也来了,万一这“沙拉酱”漏了,就会直接浇在带电的“面包片”上,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冷却液的成分上。

咱们以前油车用的冷却液,电导率很高,说白了就是挺导电的,跟盐水差不多。

冷却液成背锅侠?理想汽车遭质疑,真相究竟如何-有驾

要是这种东西漏到电车的高压电池包里,那不就等于直接往通着电的插线板上泼水吗?

肯定要短路起火。

所以,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今年10月1号开始,实施了新的国家标准,专门针对电车的冷却液,要求它的电导率必须非常非常低,比老标准严格了三十多倍,几乎就不怎么导电了。

这样一来,就算万一漏了,碰到高压电,短路的风险也小很多。

现在回头看理想的召回公告,它只含糊地说“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把装它的铝板给腐蚀了,然后漏了出来。

但它压根就没说,它给MEGA用的到底是那种导电的老式冷却液,还是不导电的新式冷却液?

也没解释,为啥这冷却液的腐蚀性这么强,是这一批次的质量没搞好,还是配方本身就有问题?

这些最关键的信息,它一个字都没提。

这就让人生疑了,感觉像是在打马虎眼。

有行业里的专家就直说,这公告写得太像公关稿,遮遮掩掩的。

如果真是冷却液腐蚀铝板的问题,那事情就大了。

你想,冷却液和铝板都是从大供应商那里买的,这些供应商不可能只给理想MEGA这一款车供货。

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用了同一种冷却液和铝板的别的牌子的车,都可能存在同样的安全隐患?

这么一想,是不是让人后背发凉?

理想这个看似在解决问题的公告,反而让更多人心慌了。

就算我们先相信冷却液是起火的导火索,那第二个巨大的疑问又来了:为什么烧得那么快?

从视频里看,从车底开始冒烟到整辆车被大火吞没,也就是十几秒钟的事。

冷却液成背锅侠?理想汽车遭质疑,真相究竟如何-有驾

这速度,简直比点一串鞭炮还快。

按照国家规定,就算是老标准,也要求电池着火前至少要提前5分钟报警,给车里的人留出足够的逃生时间。

可这辆MEGA呢,别说5分钟,连50秒都没有,这明显是不合格的。

要解释这个现象,光盯着冷却液就不够了,我们必须看看这辆车的电池本身。

为了让车子跑得更远,理想MEGA用的是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

这个“高镍”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电池里加了更多的“兴奋剂”,能量确实大了,但脾气也变得更暴躁,稳定性变差了,更容易着火。

这种高镍电池一旦出问题,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会发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只要电池里有一个地方因为短路,温度瞬间就能升到几百度,把电池正负极之间那层薄薄的隔膜给烫穿,然后正负极就直接碰上了。

接着,电池里的材料开始分解,释放出氧气,这可是助燃的好东西。

氧气再碰到电池里易燃的电解液,轰的一下就烧起来了。

燃烧产生的高温又会立刻引爆旁边的电池,一个接一个,形成一个自我加速的爆燃循环。

更要命的是,理想MEGA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塞进更多电量,用了一种叫“无模组”的设计。

以前的电池包,会把电池芯先分成一个个小格子,格子之间用防火材料隔开,就像鸡蛋放在鸡蛋托里,一个破了不会马上影响到旁边。

而这个“无模组”设计,就是把鸡蛋托扔了,直接把所有鸡蛋紧紧地堆在一起。

这样空间是省下来了,能量密度也高了,但安全冗余也大大降低了。

一旦有一颗“鸡蛋”爆了,那高温火焰就像喷火枪一样,直接对着旁边的邻居们扫射。

冷却液成背锅侠?理想汽车遭质疑,真相究竟如何-有驾

有实验说,这种设计的电池,火势蔓延的速度比传统设计快了五倍以上。

所以,专家分析,理想MEGA那种猛烈的爆燃,绝对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肯定是冷却液漏出来导致了大面积短路,瞬间引爆了一大片电池。

而高镍电池的不稳定性和无模组设计,又给这场火灾添上了最大的一把柴。

可是在公告里,理想对这些闭口不谈,只强调“起火前电池芯状态都正常”,这听起来就像是在说,炸药库爆炸了,但炸药本身没问题,只是旁边有人划了根火柴。

这显然是在回避问题的核心。

前面两个问题,最终都指向了所有车主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的车,或者我准备买的车,会不会是下一个?

如果真像理想说的,是冷却液的锅,那这批有问题的冷却液到底流向了哪里?

真的只用在了这一万多辆MEGA上吗?

理想卖得那么火的L系列车型用过没有?

那个生产冷却液的供应商,除了理想,还把这批货卖给了谁?

这些问题,理想没说,那个神秘的供应商更是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过。

这种沉默,让大家心里更没底了。

相比之下,那些收到召回通知的MEGA车主,反倒成了最“幸运”的人。

因为理想给出的解决方案非常大方,不光是换有问题的冷却液,连整个电池包和电机控制器都给免费换掉,相当于把可能出问题的地方都给兜底了。

但对于那些可能开着装有同款冷却液或同款电池包,却压根不知情的其他品牌车主来说,这份危险依然潜伏在身边,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看到像理想这样的企业不断创新,也由衷高兴。

但是,任何创新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安全是底线,是1,没有了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我们希望企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更能坦诚地面对问题,对消费者负责。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放心地去拥抱新技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