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7这厢开始“放血”促销,最高直降1.5个W,外加一堆子“甜头”,瞅着挺勾人。可等等,这波优惠的时间节点颇有嚼头——从2025年4月26日到5月31日。这还没跨入2025年的门槛,厂家就玩起了“先知”戏码,提前开张吆喝了?这操作,着实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忍俊不禁。
撇开这出“穿越”大戏,单说这S07,定位中型SUV,明摆着要跟比亚迪宋L DM、零跑C11这帮硬茬子掰手腕。如今这新能源车市,卷成了啥模样?活像春运火车站,个个铆足了劲儿往前挤,就想占个有利地形。降价促销,说白了,就是想多卖几台,守住那点儿地盘。
可关键点来了,车企这头“割肉”甩卖,消费者真能捡着金子吗?
咱先捋捋深蓝S07这回的“花式优惠”,现金直降、置换津贴、三电延保、流量馈赠……名目繁多,晃得人眼晕。可细咂摸咂摸,不少都挂着“限时”、“首任”、“非营运”这些个紧箍咒。比方说,三电终身质保,得是头一遭的车主,还得保证不是拿这车去跑营运,否则就免谈。这种条条框框,活像电商平台上的“购物津贴”,左算右算,你最后会发现,能实实在在落到口袋里的银子,可能压根没那么可观。
再者说了,汽车这种大宗商品,一旦启动降价模式,往往意味着残值率的跳水。你前脚刚提车,后脚厂家就降价促销,换谁心里能舒坦?何况现在新能源车更新迭代速度堪比光速,今天还是“当红炸子鸡”,明天可能就成了“过气网红”。到时候,二手车行情肯定要遭殃。
当然啦,站在厂家的立场上,降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市场竞争白热化,你不松口,顾客就被别人截胡了;另一方面,电池成本、芯片身价都在上蹿下跳,厂家也得瞅准风向,及时调整作战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该如何看待这股“降价风”?
依我看,第一条,得稳住心态,别上头。别被那些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迷了眼,务必掰着指头算清楚,到底能省下几个钢镚。第二条,扪心自问,掂量掂量自己的真实需求,别一味追捧“高配”、“新潮”,免得交了智商税。第三条,多留个心眼,瞅瞅这车的保值率,毕竟,车也是咱的家当,谁也不乐意眼睁睁看着它贬值太快。
与坊间认知相悖,消费者不该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更应该着眼于汽车的长期价值。
说句公道话,深蓝S07这回的降价,也折射出整个新能源车市的一个大趋势:价格战只会愈演愈烈。过去,大家比拼的是硬实力,比如技术、配置、品牌,现在,价格成了最锋利的兵刃。这种“内耗”式的比拼,对消费者而言,短时间内或许能尝到甜头,但长此以往,恐怕会给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当我们一门心思把矛头指向“市场竞争”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处的问题?比如,技术创新后劲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回应,等等。
因此,车企们不能只盯着价格这块“遮羞布”,更要铆足劲儿搞技术创新、打造独树一帜的产品,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笑到最后。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理性抉择,别被“降价”的糖衣炮弹所迷惑。毕竟,买车可不是小事一桩,不能只贪图一时半刻的便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