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重型坦克(德文:PanzerkampfwagenTigerAusführungE,德国代号:Sd.Kfz.181,又称:虎式坦克/虎Ⅰ坦克/六号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所使用的一种重型坦克。[1]虎式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致其被遗弃的盟军坦克,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达到56吨,虽然使用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但过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吨12.8马力,因而越野性能较差,在苏德战场的复杂地形上作战时易陷入被动。此外过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较高,维护复杂。
56t重的坦克如何发动?
如图所示,箭头所指的小口
虎式采用的是手摇发动。
【驾驶舱】
图为德国虎式坦克驾驶位,虎式坦克比较特别,它仍然有两根操纵杆,用于制动转向。
光着大腿的驾驶员。
下图是虎式驾驶员的观望窗口。
【机枪口】
坐在驾驶员旁边的,操控机枪的就是机枪手。
圈圈的位置放大仔细看,右侧有个小孔。这个位置就是机枪手的瞄准口。
【炮塔】
图中明确了炮塔上三个人的位置。
如图,黄色圈出来的是瞄准镜。瞄准镜的大部分被固定在炮盾上,一部分随着主炮运动而运动(俯仰),但炮手位是固定的,瞄准具的俯仰角度小,不影响拍手进行瞄准攻击
虎式的炮塔转动,主要依靠炮手转动和车长辅助。
图中黑色部分是固定的。白色的部分是可以转动的。可以看到炮塔圈内装有齿轮,与座圈锯齿互相咬合。(图中已标出旋转方向。)
图中标明了车长辅助的转盘。
和呼市采用电开炮系统,按动电钮,利用电流热效应引燃炮弹底火,使火药推动炮弹发射。
图中标明弹药架位置
坦克主炮原理
M4中型坦克(英文:M4MediumTank[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一种中型坦克。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是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名将威廉·特库赛·谢尔曼。M4中型坦克,是在M3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各种改型的车身、发动机、炮塔、坦克炮、悬挂、履带等都选用不同的装备配置,构成车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谢尔曼坦克是二战中产量最大的坦克之一,其产量达49234辆。M4中型坦克于1940年8月开始研制,1941年9月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1942年批量生产装备美军
现以M4A3E8为例
图中圈出来的两个藏盖,分别是驾驶员和机枪手。
下图是驾驶员视角。
其实其实是一个小潜望镜。
驾驶员旁边是机枪手,也使用潜望镜,但是机枪轴上未安装瞄准镜。
机枪配备曳光弹,可以看做激光,机枪手通过驾驶潜望镜,观察激光命中目标。
【炮塔】
旋转系统与常规相同,车长为有辅助转盘
结构如图
图中圈出车长位。
谢尔曼采用了脚踏开炮方式。
装填手可以操作炮盾机枪。
装填手头顶有舱门,车顶安装机枪。
车后安装老太爷M2机枪
T-34坦克(英文:T-34MediumTank[1],俄文:T-34ТАНК[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T-34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3]。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2021年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在接受检阅的地面装备方队中,打头阵的依然是被誉为“传奇坦克”的T-34坦克
T34的驾驶舱采用特殊设计。
非战斗时舱门大开

战斗时关闭

注意驾驶舱门。
观察镜打开。

观察镜关闭。
机枪手位置

机枪轴上有小孔,是瞄准镜。
T34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

【炮塔】
开炮方式采用了脚踏式,(后期为拉杆)
炮手可兼职车长工作
炮塔转向机构。

观望镜

炮管制退器(不确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