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监控系统OMS(OccupantMonitoringSystem),有几个汽车智能座舱的大V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是监控乘客的,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驾驶的安全(乘客不干扰司机)。
比如用摄像头检测乘客是否正确佩戴了安全带,而不是插了个安全卡扣就可以蒙混过关,这就是典型的一个OMS安全功能。
但我觉得OMS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活体检测,能确定车内后排是否有宠物、儿童遗留。因为看过太多条新闻,粗心家长忙着下车,结果被遗忘的小孩被困车中,最后稚嫩孩童在绝望里挣扎,活活憋死、热死的新闻了。
看着这种新闻,我就觉得十分痛心,如果OMS真的能够成熟、普及到大多数的车辆上,以后就不会有这种让人难过的事情发生了。
我大概搜集了下,现在推出的车型里面,装配了这种后排乘客检测功能的车型,真的不多。
原理为车厢的B柱顶端配置了一个毫米波雷达,当车辆熄火后,所有车门关闭、车锁上后,毫米波雷达会开始检测,如果循环检测后,后排没有生命体征,就会停止工作。如果后排有生命体征,则会在30秒内进行报警。毫米波雷达是利用雷达反射后的成像,在芯片中运算后,有效分类出活体与其他物体。
广汽和蔚来合资的一个品牌HYCAN合创,推出的HYCAN007也是类似的功能,利用监测后排的毫米波雷达来判断后排是否有孩童。不过这个车型好像量产后基本没卖多少。
车内设置毫米波雷达来进行活体检测,比起摄像头是有着其优点的。毫米波雷达不受车内光线影响,即便是漆黑一片也不会影响探测。而且毫米波雷达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穿透一般的衣物、木板等物体。也就意味着,即便车厢里光线黯淡,而幼童被包在毯子、衣物里面睡觉,毫米波雷达也可以探知到人体。并在家长粗心下车后,及时发送短信或者电话来提醒家长。
除了毫米波雷达,还有采取超声波传感器来探知后排的。
第三排车顶上,布置有一组超声波传感器,官方给这套系统命名为“ROA后排乘客提醒系统”。当车辆落锁后,传感器探测到车内后排还有人员或者是宠物,会通过喇叭鸣笛或者给车主手机App发消息来提醒车主,防止事故的发生。
但超声波的原理是通过波的反射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如果人体移动,超声波可以检测到物体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判断为有活体移动,但是如果人体不动或者动静较小,超声波可能就无法识别。
此外,也有采取用车厢内CO2浓度来检测车厢是否有遗留活体的。
哪吒是利用监测车内的CO2浓度,如果浓度过高,就会发出提醒。但是这种检测模式有很大的漏洞。比如车窗开启一定程度,有风的情况下,CO2不会在车内聚集了,检测就有可能察觉不到车内有人。而如果室外温度高,车内迅速达到让人致死的温度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呆在车内的儿童依旧很危险。
除开毫米波雷达、超声波检测、CO2浓度检测之外,现有的方案还有红外线探测方案,重力感应探测方案。
但是红外探测方案是热成像,如果在环境低温,人体的温度高,这样还可以把人体和环境区分开来。
但是如果外界温度(车内温度)整体高于人体温度,那么红外探测系统就很难把人体从环境中给摘出来,这样就意味着无法做出判断。而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车内高温导致孩童重度中暑。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失灵,所以这个方案基本都被车企放弃了。
另外一个重力感应,实际也有缺陷,报警是按照超过重量的警戒值来报警的,比如你设定的是20公斤,那么那个座位上放了20公斤以上的重物,你下车没有拿走,车辆会提醒你后座有重物。但是如果儿童体重过轻,是无法识别出来的。而如果压力警戒值设得较低,也很容易误报警。
以上我列举了乘客监控系统OMS里面采用的一些方案,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CO2浓度检测器,红外线探测,重力感应探测。
虽然OMS很重要,且也有很多研究和尝试,但是为什么我们日常所见的车型里面,靠谱的OMS还是很少见呢。一个是因为OMS还没有DMS那么受到重视,第二是因为技术和成本的两难问题,技术可靠的,成本又高到很难普及。只希望,如果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比较粗心的,在买车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尽量买搭载有OMS的车型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