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论到新产品的比较时,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详细的文章来探讨。在这里,我会逐一分析这些产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首先来看狂飚3-37柔。这是狂飚3的低度数版本,它依然依赖于灌胶。对于那些反手发力不如正手的人来说,这款低度数的套胶能够降低对发力的要求,使得反手使用更加方便。它的摩擦力很足,弧线很顶,但这都需要在合理的发力基础上才能实现。然而,对于许多业余爱好者来说,反手的发力往往无法充分发挥蹬地转胯的力量,因此可能无法完全发挥狂飚3-37柔的优势。此外,度数降低后,借力效果会变差,这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
接下来是狂飚3-50和天极3-60,它们似乎是同时推出的一代产品。这两款产品采用了新的蛋糕海绵,取代了原有的皮料。其中最硬的版本为37度,适合标准反手使用。在当时的40时代,它们的表现还不错,手感柔和且免灌胶,但弧线过于正直。然而,在现今的40+时代,它们的摩擦力显得不足,我个人称之为“软蛋货”。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两款产品或许勉强够用,但对于稍微会打一点儿的人来说,我建议考虑其他选择。
狂飚8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注意到它的海绵似乎经历了一次更换。在我之前的印象中,狂飚8的海绵非常硬,但后来的版本发生了变化。狂飚8不需要灌胶或灌油,适合正手使用。它的手感既脆又柔,控制和速度都属于中等水平。然而,它的力量偏小。偶尔我也会选择使用它,主要是因为方便省事。正手使用40度的版本就可以了。我之前尝试过使用39度2.15的版本打反手,感觉还可以,稍微有点硬。
再来看狂飚8-80,它采用了一种新的海绵,手感偏硬。尽管只有37/38度,但我感觉它的硬度几乎可以与狂3的40度相媲美。这款海绵硬而不死,比较沉,与之前使用的狂8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狂飚8与狂飚8-80在控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狂8比较柔和且偏向前段发力,但发大力时力量容易散失;而8-80的控球要稳定得多,尤其是在劈长时具有很大的威胁性。此外,8-80的力量明显超过狂8,越发力越有力量。在速度方面,8-80也比狂8快得多。然而,这款产品有些沉重,使用起来可能会对手腕造成一定的负担。
最后是狂飙8-37柔,这是我最近尝试并非常喜欢的一款产品,我已经将其换到自己的反手使用。这款产品的重量非常轻,整张只有59克,非常友好。它的手感与狂飚8有所不同,更像女孩子化妆用的海绵蛋的感觉——柔软而有弹性。狂8-37柔的力量与狂8基本持平,没有8-80那么大,但喷弹的感觉更好,速度也更快一些。
在选择建议方面:对于正手使用且不想灌胶的用户来说,狂飚8和狂飚8-80是不错的选择。狂飚8的兼容度较高,适应不同类型的底板;而狂飚8-80则对底板的支撑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手感上,狂飚8更脆一些、速度稍快;而8-80则手感更硬、控制和力量表现更佳。
对于反手选择:如果条件允许灌油灌胶且个人发力良好,狂飚3-37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不灌胶的话,可以考虑8-80和37柔。其中8-80的控制较好但需要注意其重量和对底板支撑的要求;而喜欢柔弹手感的用户则可以选择37柔尤其是直板用户非常值得推荐。
关于重量和速度的对比:这些产品都是粘性且摩擦性能不错。我已经标注了整张产品的重量,但裁剪后的重量会因底板和个人贴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速度的对比,由于每款产品的硬度不同,因此也会影响到速度表现。请大家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