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4S店的朋友可能发现,销售都在猛推插电混动,非插电混动车型几乎绝迹。
明明HEV不用充电就能省油,技术也成熟,怎么就成了市场弃子了呢?
政策这把无形的手在暗中发力。HEV车型在国内被归为燃油车阵营,蓝牌待遇意味着三大硬伤:交全额购置税、拿不到新能源补贴、限行城市基本没路权。
反观PHEV车型,绿牌加持下能享受购置税全免、地方补贴、不限行等特权。
去年广州某本田4S店的销售告诉我,客户听说HEV要交2万购置税,转头就订了贵3万的插混版——毕竟绿牌能省下拍牌费用。
成本账算起来更有意思。理论上HEV应该比PHEV便宜,毕竟电池小得多。但现实很魔幻,在美国市场,丰田RAV4插混版比油混版贵1万美元,在国内这个差价被政策抹平了。
某车企工程师透露,他们测算过,插混车免掉的购置税,刚好抵消大电池增加的成本。这就造成HEV卖22万,同平台PHEV卖24万反而更划算的倒挂现象。
技术迭代也在改写游戏规则。十年前普锐斯卖得比凯美瑞还贵,省油省不回差价。现在情况变了,比亚迪的DM-i系统让插混车匮电油耗做到4L/100km,和两田HEV打得有来有回。
上海一位网约车司机算过账:他的插混秦每月充电能省800油费,两年就回本电池差价。但要是买HEV版本,省油幅度差不多,却享受不到电费差价红利。
消费者的认知偏差更是个死结。早期混动车"省油不省钱"的标签太深刻,现在即便差价缩小,很多人还是直接跳过HEV看插混或纯电。
北京二手车市场里,5年车龄的凯美瑞混动比燃油版残值低2万,而同期比亚迪插混车型却能多卖3万——这种市场反馈,让车企根本不敢押注HEV。
产品定位的尴尬更致命。HEV既没有纯电车的科技光环,又不像PHEV能打"短途零油耗"的卖点。
某自主品牌产品总监坦言:"我们做过市场调研,HEV客户画像和燃油车高度重合,但利润率低30%。与其折腾这个,不如全力攻插混市场。"
基础设施差异也是关键变量。国内居民区充电桩普及率已达80%,公司园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超60%。
这种环境下,PHEV每天充个电根本不是事。反观美国,很多州连公共充电桩都难找,自然更青睐不用充电的HEV。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中国特色的能源价格体系。92号汽油7.5元/升,居民电价0.5元/度的巨大价差,让PHEV的充电优势无限放大。
做个简单对比:同样跑100公里,HEV要花35元油费,PHEV用电只要8块钱。这种诱惑力,HEV拿什么比?
当然也有例外。广汽本田还在坚持推HEV车型,他们的逻辑很实在:珠三角地区蓝牌指标便宜,HEV比PHEV便宜3-5万,对务实买家仍有吸引力。但放眼全国,这样的市场实在太少了。
说到底,车企都是逐利的。当政策、市场、技术三股力量都指向PHEV时,HEV的退场就成了必然。
就像当年功能机被智能机取代,不是技术不行,而是时代变了。下次看到车企狂推插混时别奇怪,这不过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