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暴跌这事儿一出来,圈子里炸了锅,普通人也在议论。说实话,这事对很多人预期来说有点猛,毕竟在大家心里,保时捷怎么也算是“挣钱机器”,怎么会一下子变亏了呢?但其实把背后种种因素拆开看看,就会发现,这种结果不是说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好几年来多种因素积压到一块,一下子爆发出来的。
首先,保时捷利润下滑最直观的原因其实就是卖不动车了。过去,保时捷靠着品牌溢价,想卖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全球市场一片火热。但近两年,全球经济状况不行,尤其是高端消费受到很大的影响。你换个角度想,保时捷这样的豪车,绝大多数买家买它靠的不是“刚需”,多半是觉得有钱了想犒劳下自己,或者需要个身份标签。但现在经济有压力,有钱人也得算算账。欧美通货膨胀、利率高企,贷款、本金压力都不小,连欧洲、美国新车都卖得不太理想,更别说中国了。
作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中国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它的全球盘子。本来中国消费者这些年对豪车的兴趣很足,尤其在经济大环境向上的时候。但现在中国经济虽说韧性在,但大家的钱包确实收紧,消费信心没有前些年那么足。而且国产高端品牌突飞猛进,咬着保时捷打。别小瞧国产新势力,像理想、蔚来、问界、极氪这些,不仅在智能化、电动化上走在前面,而且宣传、配置、实际体验都很能打。最近一年国产豪车、电动车价格一降再降,“价格战”四处开花,保时捷不降价根本没人问,降价了利润还能剩下多少?这对本来靠溢价生存的保时捷冲击非常大。
一边是价格打下来了,一边销售数量也跟不上去了。销量和价钱双双受压,这利润的盘子自然就紧张。保时捷的品牌号召力虽然还在,但中国买家对电动豪车的品味变了,不像早几年追捧大牌。很多人现在觉得买国产的电动车,智能化高、配置好、服务也到位,何必多花钱买个车标?保时捷那款主打电动车Taycan在中国市场肯定压力山大,技术不见得比本土新势力出色,反而价格高,服务适应性还没跟上,消费者就会犹豫。
另一方面,原材料和供应链的压力也没散。这几年电动车行业火,锂电、钴这些新能源原料跟着暴涨,光一块电池的成本就比两三年前高多了。另外物流运输,包括人工、能源成本,在全球通胀压力下都在涨。你车卖得没之前多,还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进货、造车,这不等于两头被夹击吗?
到了保时捷内部,问题更明显。*大众集团整个推电动化的节奏太快、投入太高*,对于传统强项是燃油车的保时捷来说,是压力也是负担。原来靠911、卡宴、帕拉梅拉这些燃油经典款,市场基本稳定,现在要全方向切电动,还要跟同门兄弟抢研发资源。平台要重做、核心技术得花巨资攻关,尤其是软件、电池层面。你得招顶级人才、全球合作开发,给供应商打预付款,光这一笔研发支出,一年下来没有几十亿欧元下不来。这些钱绝大多数是在前期付出去的,还没等新车挣回来,账上的利润早被啃掉了。
其实本来保时捷还可以靠几款热销车顶一阵,比如卡宴和Macan,结果正好赶上市面上的产品更新周期。老款慢慢退市,新款刚亮相,要花钱布置产线、做营销,各项固有支出还增加。这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老车卖不动了,新车赚钱还要等。在这节点上,最怕的就是大笔研发费用、市场推广费用全都计进了当期成本,这不就是把利润挖了个大窟窿吗?
很多人以为保时捷运营效率全行业顶尖,但其实细致看运营结构,还挺臃肿。高端品牌惯性思维重,组织过程没那么灵活,遇到市场突变无法快速收缩、瘦身,反而成本刚性很强。加上这两年新能源转型,哪一项都要大投入、没得商量。收入端受挤压,支出端又收不住,自然小日子难过。
说直白点,这次的危机既有“天灾”,也有人为。“天灾”就是大环境变了,富人也没那么敢花钱,全球日子都过得紧张。而“人祸”就是自己内部转型的步子迈太大、成本控制没跟上,燃油车余热没吃够,电动车又一下子押上全部身家,把以前的现金牛全变成了“烧钱牛”,中间过渡期就吃苦头了。
未来能不能扭转?说实话,这事完全在预料之中。传统车企要搞电动化,前期陡然的利润滑坡是必然的,因为你不做就是等死,做了得咬牙熬过。对于保时捷来说,现在最关键就是看新车能不能顶住,尤其是马上就要出来的纯电Macan。这款车如果真能打开中国市场,形成新的利润点,反过来那些前期投入也算没白花。如果新电动车还是不被市场买账,那压力就会继续传导,财务报表还会很难看。
中国市场到底多重要?你要知道,保时捷去年全球卖了30多万辆,其中一半多在中国。要是在中国栽了跟头,那几乎等于全球业绩泡汤。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国产品牌的电动车一波接着一波,而且更懂用户、更敢玩花样。保时捷苦于传统体系太重,市场感知反应慢,用户认为你只会开老路、难出新意。要是守着那点品牌光环不肯放下姿态,就会愈陷愈深。
但别觉得保时捷真就完蛋了,也甭低估它自己调整能力。再怎么说品牌力还在,只要肯变,机会还是有。关键就是别拖延,别自以为高人一等。以前大家说保时捷没危险,是因为高端人群舍得买单。现在市场竞争搞成这样,消费升级转向电动化,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消费主力,对品牌忠诚度没那么迷信了,这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最后我想说,像保时捷这样全球豪华品牌的“跌落神坛”警示意义非常大。不单纯只是一家豪车利润少了几亿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在经历深刻变革。电动化、智能化、国货崛起、消费升级,这些大潮推动下,任何企业、哪怕是历史再牛的巨头,也不能掉以轻心。不紧跟趋势,不面对现实调整自己,再坚固的“金刚罩”也会失灵。
这次利润暴跌,其实就是多种负面因素一块来,外部“天灾”加上内部“人祸”共振。卖车卖不动、价格撑不住、本地新势力疯狂竞争、电动转型投入巨大、老车型换代过渡期没顶上、内部成本降不下来……每一项单拎出来可能都不是致命伤,但全压在一起,结果就是利润表一下子“见红”。
对保时捷来说,现在只有死咬牙顶一阵子,找机会苦中作乐。等新车型一炮打响,市场回暖,那点亏损自然能填上。要是还特立独行,不肯服软,只想着往昔辉煌,那将来要面对的麻烦就肯定不止利润暴跌这么简单了。历史总是向前走的,风水轮流转,豪车也得跟着大众趋势换脑筋。这,是全行业的必答题。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